分享更多
字体:

异地高考应尽快推进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09 05:20 来源: 深圳商报

  □ 叶祝颐

  近日,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育部已经开始制定方案,以回应异地高考这一民生问题。但由于高考改革涉及诸多重大敏感社会问题,这个方案一定会做得很艰难,考验方案制定者的智慧。社科院副研究员曲相霏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在户籍政策上不大可能放开,反而可能会越来越紧,这跟教育部的想法并不一致。

  外来工随迁子女在城市读书,却不能在城市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有的孩子甚至在求学地与户籍地都不能参加高考。去年,万余家长曾签名上书教育部,呼吁解决借读生的高考资格问题。今年,又有“异地高考”民间方案出笼与15名学者上书,再次把随迁子女的高考权利问题摆上桌面。

  对此,教育部也很为难。教育部长袁贵仁曾表示“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该问题比较复杂。”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也有类似说法: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高考问题,涉及高考制度、户籍制度,加之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相当复杂”。在我看来,即便异地高考改革问题复杂,各地上大学机会差异较大,教育部也不能让随迁子女伴随高考壁垒慢慢变老,异地高考应该尽快从梦想照进现实。

  客观地讲,由于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附加值差异。在招生总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如果随迁子女考生在当地报考、录取,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但是换个角度看,如果招生制度公平,孩子到哪里参加高考,哪里录取都一样了,谁会折腾高考移民,哪个地方又会拒绝随迁子女参加高考呢?

  由于多种原因,各地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生源数量与高等教育资源不对称的情况客观存在。这本需要教育部做好宏观调控,公平分配资源。但是高等教育资源现实分配图景并不能体现公平。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重点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的局面。这种情况在北京更为突出。有消息说,北京市以不到全国1%的户籍人口总量占据了清华、北大10%的招生名额。公众在羡慕幸福的北京考生的同时,也对招生公平提出了疑问。

  当下,人们参与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而教育公平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制度越来越成为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存在下去不合时宜。教育部高考改革步伐迟缓,以分省市自主命题的形式回避高考成绩的可比性,回避了亿万民众对教育公平的诉求。面对如潮的民意,出台异地高考制度,改革招生体制,还公民高考公平,录取公平的权利,教育部应尽快拿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不能因既得利益绑架而久拖不决。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