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破冰加速行业洗牌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3 22:22 来源: 中国产经新闻报

  本报记者 王超报道

  2011年11月12日,发改委和工信部发布《食品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食品安全问题做了重点关注,提出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责令召回和退市制度,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重点推进乳制品、肉类、酒类等行业可追溯体系建设。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毒奶粉、地沟油侵蚀着消费者身体健康。由此,也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食品质量标准体系尚不完善也广受诟病。

  对此,《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明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堵塞监管漏洞。此外建立和完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主动召回、责令召回及退市制度,明确食品召回范围、召回级别、召回处置等具体规定,使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切实可行。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食品召回机制的建立必然会加重企业负担。食品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其中,乳业最为明显。

  由于乳业食品安全事件频发,消费者的信心一直难以建立。雪上加霜的是,外资乳企却在此时大肆入侵中国市场。2011年,民族乳企们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冲击。光明乳业年中报告显示,201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利润为429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2.68%,利润总额510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34.04%。

  作为上市公司,光明也许还能撑得下去,但中小企业们已经站在了生死边缘。"从整个大形势来看,中小企业面临的形势,比2008年还要复杂。它们的生存压力之大也是前所未有。在正常市场情况下,中小企业的淘汰率是3%-5%。然而,现在的中小企业正在经历逻辑性转型期的阵痛,中小企业的淘汰率可能会翻一番,达到8%-10%。"1月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陈乃醒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陈乃醒表示,这两年中小企业承受的最大压力来源于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前两年,中国劳动力成本一直在飙涨,平均涨幅都在2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已经达到了40%。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一些利润单薄的企业已经无力给工人发工资了。"他说。

  在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的时候,政府的扶持政策却不怎么给力。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龚超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出台的扶持政策本身原则性的条文繁多,而可操作性的实质措施却较少,在政策执行上不尽如人意。同时,宣传力度不够也导致诸多中小企业并不清楚自己可以享受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如此一来,食品企业,尤其是乳业出现行业洗牌的趋势似乎是不可避免了。宋亮表示,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民族乳品企业应继续加快整合步伐,提高竞争实力,政府、协会应发挥积极协调作用,避免民族企业之间打恶性价格战,推动企业抱团,联合发展。同时,加快乳业各项产业机制、相关行业标准、配套法律法规等"软环境"建设,推动中国乳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变,提升品质。

  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规划》对于乳制品工业做了较为详细的部署。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从而提出了培育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20亿元的骨干企业。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加快淘汰规模小、技术落后的乳制品加工产能,推动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乳制品工业新格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