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准院士贪污百万”爆监管之弊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5 05:29 来源: 深圳商报

  □狄书爱

  2月13日,中科院地球深部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段振豪因涉嫌贪污约146万元在北京受审,段振豪在庭审时认罪,但对涉案金额有异议。2011年5月,段振豪被列入中科院候选院士名单,此后却被其妻子举报包养情妇。同年7月,中科院发表声明称段振豪涉嫌贪污,已被移送司法机关。

  段振豪原是一位拥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家、学者,他的多个“硬学术”身份足以证实这一点:国际地球化学学会“哥德斯密特”奖评委、国际重大科学计划(地球深部碳探测)共同主席、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球科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杰青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等。

  但即便是这样知名的学者,依然会倒在“贪污”罪名里。还有一个来源于其妻曹女士举报的“包二奶”等作风问题,尽管因“与此次贪污案本身的审理关系不大”而未在庭审中触及,但从曹某愤而举报段振豪的原因推测来看,这样的事件或许同样是一种事实存在。很难想像,如果不是段妻的举报,这样一位贪污和有绯闻的“专家”是否就会混迹于院士之列。而类似在学术道德甚至是有违法规的“专家”、“学者”是否还有类似情况存在,实在是不得而知。

  在学术研究中如鱼得水并且获得极大声誉的段振豪,为什么会贪污那么多科研经费?无非是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科研课题经费管理缺位,而段作为学术研究者又经受不住物欲横流的社会诱惑所致。如检方指控称,段振豪“利用其对科研项目立项申请与执行全过程负责的职务便利、车春兰利用在课题组中辅助段振豪工作的工作便利”,轻而易举地就报以虚假的差旅费、劳务费等以科研经费报销,最大的一笔高达124万元,背后的监管何在?

  有业内人士曾直言,用科研经费报销一些与科研项目不直接相关的路费、餐费等情形相当普遍,像这些比较灰色、模糊的东西,没有精力去监督。2010年9月,顶尖学术期刊《科学》上一篇批评中国科研经费分配体制不佳的文章,明确提到经费申请过程不透明及经费使用缺乏监督的问题。

  中科院李醒民研究员曾有一篇《我为什么从来不申请课题》文章,对腐败的学术生态、僵化的量化考核、课题一票否决制和项目化等风气感到担忧,文中称“只要你能设法弄来课题,把钱打入本单位的账号,不仅可以住高档酒店、海吃海喝,而且还能以各种名目(奖励、提成、变相报销等)中饱私囊,更能顺利戴上教授、博导之类的桂冠,甚或加官进禄,尽管你没有像样的学术成果,也没有够格的学术水准。”

  中科院2010年三公经费中公务接待费用每天平均27万元,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到了身为国家重要科研职能部门的中科院在率先践行节约意识及行为方面的缺失,这同样也是学术科研经费拔付使用不够透明的深层次原因,在科技兴国的进程中,如此浪费及背后的问题显然不能被忽视。

  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正因此,全球尤其是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与科技创新有关的各项工作,这中间就有科技人员的培养及科研体制的创新。但近年来,我国学术界频频爆出的学术腐败及注水成果,使得“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一直无解。面对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面对着中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学术界的不良之风、科研工作监管的缺位、科研院校“官本位”顽症和僵化的科研体制,再不能持续下去了,否则,在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中,我们不仅不能奋起直追,还有可能被这一浪潮抛在后面。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