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4 09:22 来源: 中国经营网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归因于改革的停滞,而在全行业中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尤为缓慢。
全国“两会”召开在即,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无论是官方舆论还是民间媒体对于“改革”的呼声异常高涨。不少媒体都在重提邓小平南巡“二十年”,23日的《人民日报》则直言: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我们认为,全国上下之所以对求变产生共鸣,乃是现有体制中的一些弊端已经过于突出,妨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和公平正义,逼迫着顶层设计去推陈出新。
改革在金融领域该如何体现呢?在安邦高级研究员贺军看来,其中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要改革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式,让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这也是提升中国经济效率的重要方面。这自然引出了下一个问题,如何改革金融资源配置?安邦认为,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推进。
一是放开金融市场,让更多民间资本更加自由地进入市场从事金融业务。政府要看到,这是民间资本在帮政府的忙,不是在添乱。在这一点上,中央虽然在着力推动,但收效甚微。温家宝总理曾经提出要促进民间资本进入金融等领域,并明确上半年一定要制订“新36条”的实施细则。但是在几十个部门相互推诿中,新“36条”细则呈现“难产”之状。而即便“新36条”的细则如期出台,但要落到实处,就等于是从既得利益者口中夺食;金融领域的放开,更像是要抢走一块硕大的肥肉,这对势单力微的民资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可现在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主流金融机构,并不能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导致大量的民企生存艰难,动摇了实体经济成长的根基。因此我们再次建言,降低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让民间资本进入,做那些“巨无霸”们做不了或者不愿做的事,为小微企业供粮输血。这样既符合中央“保增长”的总基调,又能真正实现金融机构与实体经济间的良性互动。
二是在金融监管与发展之间做好平衡。现在金融监管的思路主要是防止风险,但有时候基于部门利益而太过谨慎,严厉监管使金融机构的风险小了,但经济体系的风险却增加了(大量中小企业因融资难而倒闭,造成失业,这不是增加经济体系的风险吗?)。因此,在政策上应该鼓励多设村镇银行、小贷公司等。2011年货币政策的相对紧缩让小额贷款公司出现了爆炸性般成长。2011年末,全国共有小额贷款公司4282家,同比2010年底的2614家增速高达64%;贷款余额3915亿元,同比2010年的1975亿元增速高达98%。在中国的基层金融市场被国内商业银行忽视的时候,外资金融机构却纷纷通过开设小额贷款公司争相挤入。汇丰、淡马锡、世行国际金融公司、香港惠理集团、法国美信集团、日本邦民株式会社等机构更是当仁不让。监管层不能因为防范过度,同时将有成长性的市场机遇拱手让人。212>>
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归因于改革的停滞,而在全行业中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尤为缓慢。
三是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因为这样会有益于金融机构的竞争,让价格信号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国内政策层基本上已形成共识,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这是今年金融工作会议强调的重要原则,价格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信号,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应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经济学家陈志武表示,如果货币政策和民营经济的生存环境都能够有所改变,那么更多的民间资本也自然会回流实业,而非继续一味追求高息的民间借贷。陈志武还称,如果央行上调利率,融资成本上升,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国企和地方政府“借钱”的冲动收敛,但对于民企而言,却是有更多机会从正规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尽管利息相对高一点,支付的融资成本实际上远比民间借贷市场、地下钱庄的要低得多。
四是打破配置金融资源过程中的垄断和不公平。这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国有银行掌握了太多的金融资源;第二是国企更容易获得金融资源。中国的商业银行一直为外界所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盈利模式单一,主要靠庞大的体量和固定的息差进行简单的“钱生钱”操作,在对金融服务的探索和创新上则没有太多建树。此外,国有银行和国企之间仿佛有一种天生的亲和力。在民企缺钱又无法从正常渠道融资的时候,“不差钱”的国企却在利用银行“硬”送过来的钱在放高利贷,做着现金批发的生意。这种种怪状的背后,都是垄断地位引发的综合症,在不打破这个特权优势之前,民间资本毫无优势可言,中国的金融体系仍旧是一潭死水,中、小、微企业的前景也都是个未知数。
最终分析结论(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
中国经济发展的停滞归因于改革的停滞,而在全行业中金融领域的改革步伐尤为缓慢。年深日久的垄断格局和庞大的既得利益团体使金融机构在资源配置上结构错位、效率低下,难以起到反哺实体的根本性作用。因此要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那就应该顺应市场需求和趋势,推动必须进行的改革!
本文仅代表机构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