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3.15本来就不是消费者的节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6 14:11 来源: 中国经营网

  笔者并不是说晚会办得不好,而是觉得假货似乎没有因为3.15晚会减少而且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了。

  不同于往年3.15晚会曝光的小企业、黑作坊,今年的3·15晚会剑锋直指大企业,麦当劳、家乐福、中国电信、招商银行各家大型企业纷纷中招。

  可以看出晚会曝光的内容都是记者明察暗访调查后的消息,因为涉及到商家的利益黑幕,所以平日里并不容意被抓到被新闻报道所关注,也因此3.15所报道的内容通常是对人们的神经一次刺激和人们认知的一次挑战。

  前些天笔者就在网上看到有人发帖,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又要举办了,谁会“中招”?人们在调侃3.15晚会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失落,弄虚造假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的事情,给人的感觉是晚会就那么多时间假货太多了报不过来。

  笔者并不是说晚会办得不好,而是觉得假货似乎没有因为3.15晚会减少而且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了。而有关部门对于假货的打击力度是否不够。相比触目惊心的《每周质量报告》3.15晚会可算是和谐的多了。多数每周六、日中午看电视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自己是在吃着地沟油、喝着“结石奶”、穿着引发疾病的服装了。

  所以不论国外怎样,在中国请不要再说3.15是消费者的节日了。

  人们的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可购买商品的质量安全却得不到保障。这是一个令国人尴尬的事实,假货让消费者无处可遁。制假贩假被打击是人们都乐意看到的,可是通常的情况是被包围的不是假货而是消费者。各种由于产品质量而导致的严重的公共事件使得消费者普遍缺乏安全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们活得战战兢兢。

  3.15晚会举办的20年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市场上对于产品质量的要求被忽视假货充斥其间。尽管很多厂家的成长已经使得Mading China摆脱了劣等产品的代言人的身份。但是山寨和抄袭仍然是中国厂家的必备属性。这些同样和制假贩假一样需要媒体社会长期监督相关部门配合严厉打击,因此对国内企业来说保障的质量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晚会中出现的问题爆出的黑幕需要有关部门关注,切实而有效地缝补漏洞,同时通过媒体曝光的形式给工商部门的鞭策这才是3.15晚会存在的意义。另外,让像央视新闻做的《每周质量报告》这样的节目在平日里播出,把舆论新闻的监督细致的做到,相关部门配合打击,这样每天都是消费者的节日。

  笔者并不是说晚会办得不好,而是觉得假货似乎没有因为3.15晚会减少而且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泛了。

  对此,落实在相关部门对于造假打击的力度需要加强。如果没有真正健全的法律监管体系,没有实实在在为消费者着想的公共平台,而仅仅把3.15这个日子做一台晚会,公众也就会自然而然把它当成娱乐节目给消遣了。3.15这天不过是一个平常的日子罢了。

  张培隆 中国经营网专栏作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