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打击“炒新”是否用反了劲儿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3-18 23:16 来源: 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我们赞赏证监会锐意改革、打击恶炒新股的决心,但是从实际运行结果看,“涨跌幅过大停盘”和“换手过大停盘”的新规似乎没有收到应有的效果。为什么会这样呢?

   有投资者抱怨,在以往的新股炒作过程中,“炒新”资金在建仓之后需要一个拉升和护盘的过程。而根据新规,这些资金如果在开盘换手率50%之前建仓,在尾盘集合竞价时拉升,次日依然可以顺利出货,这比以前的“炒新”手法更节约资金和时间。对于“炒新”资金来说,无非就是把爆炒新股这盘菜,从过去的一天吃完,改成两天或者三天吃完。

   这种分析是有道理的。现在的停盘制度,只是外力限制“炒新”冲动的释放节奏,并没有削减“炒新”的内在冲动。

   如何减少“炒新”的内在冲动呢?也许“T+0”和“放开涨跌停板”能够做到。

   其模式类似于原来的权证交易。在这种交易模式下,首先能大大减少普通散户的参与数量———它明白无误地告诉一般散户,一只10元发行的股票,理论上交易的第一天既可能炒到100元,也可能跌到1元,不怕死你就炒。

   原先许多投资者对“炒新”乐此不疲,主要是判断“赢面”比较大。如果收益与亏损的风险水平放大到能够“上天入地”程度,相信多数投资者会谨慎参与。这比多少“投资者教育”都管用。

   这种交易模式的核心是撤掉挡板,解放对手盘,“让你一次炒个够”。只要愿意,你可以1分钟内把10元发行的股票炒到100元。但100元的股票卖给谁,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这会使投资者在交易时反复追问“这只股票究竟值多少钱”,而不敢偏离股票真实价值太远,以免引来对手盘的扑杀。所以,“随便炒”的结果很可能是都不敢“随便炒”,交易的结果则是尽可能接近股票真实价值。

   放开新股交易限制,还可能对新股申购产生意想不到的引导效果。在原新股交易T+1模式下,某主力在上市首日大量收集筹码,再通过后几个交易日的“巧妙”操作,将高价筹码倒给散户。而在“T+0”和“放开涨跌停板”情况下,收集新股筹码意义不大,因为要随时提防对手盘的威胁,没有人能对新股交易一手遮天。这就会促使投资者在申购时,特别注意新股的真实价值,防止首日交易“一次跌个够”,从而减少“逢新股必申购”的现象。

   回到打击“炒新”的实践。新政刚实行时,新股开盘价比较适中,然后爆炒,触及涨停板条件;上周五变了,新股涨幅直接一步到位,然后下跌,触及跌停板条件。涨停跌停都试过了,新股爆炒的问题都没有解决。

   证监会打击“炒新”本意是为了保护普通投资者,是好心。但疯狂“炒新”者往往是不怕死的,奈何以死惧之?

   打击造假和过度包装问题,才是证监会最应该做的事情。其他事情让市场自己来做,市场会教育和纠正投资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