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夯实金融体系发挥逆周期稳定器作用 (下篇)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07 05:33 来源: 金融时报

  刘红

  主持人:本报记者刘红 特邀嘉宾:中国工商银行金融研究总监、城市金融研究所所长詹向阳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宗良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郭田勇

  主持人: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与我国正在着力构建的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二者如何相互促进?

  宗良:信贷结构是在信贷资产中各组成部分的内在比例和相互关系,反映银行在某一时期内的风险偏好,和经济结构有密切的关系,是经济结构的反映,同时对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信贷结构不仅影响银行经营,也与银行系统的风险紧密相关。优化信贷结构有利于推进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与调整。

  宏观审慎管理是运用逆周期的方式,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减少经济的顺周期效应。金融体系的顺周期,会表现出一定的“羊群效应”,银行体系的顺周期就表现在信贷投放上的“羊群效应”,只注重自身利益而忽略整个金融系统的安全和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实质上就是宏观审慎管理的组成部分,有利于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的建立。优化信贷结构的实质,就是保持信贷总量和社会融资总量的合理增长,通过信贷资产的有效配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结构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郭田勇:逆周期监管是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内容,其基本理念在于依据不同的经济形势,采取差异化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标准,缓和经济周期对金融体系的冲击。

  完善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机制,把货币信贷和流动性管理的总量调节与构建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结合起来,实施完善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建立前瞻性的逆周期动态拨备制度,提升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提升金融支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这与优化信贷结构、加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主持人:应对实体经济领域发展遭遇的瓶颈,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应着眼于何处?

  詹向阳: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要达到助推实体经济增长和转型的目的,必须要正确认识并充分发挥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的作用。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过去、现在,乃至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我国宏观金融调控的主渠道。大型银行不仅在金融体系中的占比较高,而且在社会资金流动过程中可以发挥重要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因此是稳定金融和发展经济的中流砥柱。

  大型国有控股银行的经营成果是其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保障,是国有资本的增值和全民的福利。近年来,大型国有控股银行资产质量的持续改善对利润增长贡献显著。要坚持客观公正的舆论导向,为大型国有控股银行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盈利的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环境,避免干扰其正常发展。

  在此基础上,要避免对大银行实施歧视性监管措施,为大银行支持实体经济提供更大空间。例如,应合理放松对大银行的信贷规模控制,对于中小企业、保障房建设以及其他关乎经济发展和转型大局的行业或产业的贷款规模则予以定向放开,以引导资金的合理配置等。

  要提升大型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还应在综合化经营及业务创新等方面予以倾斜性支持。大型银行的资本实力雄厚,信息科技水平较高,内控和风险管理制度健全,有实力在组织模式、业务流程、产品工具等方面进行更多的创新探索,从而为实体经济部门提供更具针对性和多元化的服务。特别是大型银行作为金融创新的“试验田”,能够对金融体系创新金融服务提供更大的辐射效应。

  宗良:与西方的金融机构不同,我国金融机构主要资金均投向了与实体经济发展相关的各个产业,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应当承认,中小企业融资难与融资贵是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生力军,商业银行支持、服务中小企业责无旁贷。这不仅是落实监管机构要求和履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是以产品创新助推中小企业业务发展。产品创新应根据中小企业的产权制度、业务性质和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在研究中小企业公司业务需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同时研究中间业务产品和针对企业主个人金融服务方面的产品组合,实现公司金融、贸易结算和个人金融业务共同发展。

  二是发挥专业化经营优势,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长效机制。目标是将资源整合并集中服务于中小企业市场,提高业务效率和运营水平,保证银行人力资源和信贷资源投入到中小企业细分市场。

  三是通过流程和风险管理再造助推转型。大型银行在构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体系过程中必须实施变革,通过再造业务流程、组织流程、管理流程,突破传统的服务大公司业务的既有运作模式,形成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全新业务体系,及时满足客户需求。

  郭田勇:应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目前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面临困境,出现部分企业倒闭现象。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融资困局既与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不足有关,也与中小企业本身信用制度不健全有关,因此,应努力建立以正规金融为主导、民间金融为补充的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同时也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要切实采取多方面措施,确保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可适度放宽监管条件,为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奠定基础。

  主持人: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在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以价格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和部门,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方面,有何建议?

  宗良:推进市场化改革是金融业的长期发展方向。推进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实现市场配置金融资源,通过价格手段引导资金流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和部门。但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利率市场化就可全面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目前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当然利率水平也比较高,但中小企业并没有因为利率高就容易获得贷款。因此,要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体系。

  詹向阳:利率市场化改革除了要渐进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外,还应逐步放开对特定部门贷款的利率限制。例如,中小企业受经营环境影响较大,贷款收益回报的不确定性较强,如果允许银行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态以及客户的信用级别自主确定信贷资金价格,商业银行可对中小企业等群体采取“以价补量”的策略,提高风险抵补能力。如果强行对中小企业贷款设置价格上限,那么有限的信贷额度必然对中小企业产生挤出效应,中小企业只能求助于民间高利贷。除了中小企业以外,其他发展潜力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和产业同样面临这种情况。因此,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赋予银行自主定价权,让市场而非行政命令来引导社会资金的配置,才能鼓励商业银行在贷款总量既定的前提下优先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引擎行业和部门。

  郭田勇:我国应保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加大改革力度,使我国金融体系更有效率、更有弹性。一是要进一步降低进入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二是要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三是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就好比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推动利率市场化,但不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就可能会出现现有大型金融机构相对垄断的情况,加之中国目前大量的刚性资金需求,利率可能不降反升,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难以解决。同时,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化、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以后也会出现问题。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利益,这样对银行业的稳健经营很重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