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因素助推食品价格上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0 06:30 来源: 深圳商报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6%。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5%,非食品价格上涨1.8%。专家认为,受气候和油价上涨等因素影响,3月份包括农产品在内的食品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趋势,部分农产品陷入周期性波动,后期应警惕食品价格“轮涨现象”带来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涨。
3月份CPI数据显然要超过市场预期,却与公众的切身消费体验不谋而合,“10元钱买两根大葱”早已使许多市民再次感受到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的威力。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先是油价大涨,然后是蔬菜、粮食、食用油、奶粉等各种食品和消费品轮番涨价。3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5%,其中鲜菜价格甚至上涨了20.5%。可以想见,受累于类似的涨价原因,即将涨价或者准备涨价的肯定还有更多,人们不得不担心今年的总体物价会否被不断推高,去年就未能完成的稳定物价工作今年又将如何,结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一个必要的追问是,究竟是哪些因素助推了食品价格的轮番上涨?我们知道,对农产品来说,肯定不乏季节性的因素,以及游资炒作的因素,对于蔬菜价格的异常变动,这两方面的影响更大。但是,这些因素其实都不算可怕,比如季节因素是短暂的,比如游资炒作可以根据《价格法》加大打击力度,规范市场的价格监管;真正的问题在于,还有很多因素是市场根本控制不了而政府部门又不愿控制的。归结起来至少有三点:一是过高的税费;二是高企的油价;三是暴利的路费。
因为流转税的税收体制,中国商品中包含的税收太高,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流转税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容易被累积叠加重复征收,而所有环节的税费最后都必然转嫁给消费者承担。如果是对一些奢侈品或者非生活必需品征收较高税费,尚且可以理解;但如果对于包括食品在内的民众生活必需品也征收如此高昂的税费,实在是没有道理,而且与促进内需消费的政策导向相悖。针对涉及民生的必需品进行有区别的结构性减税,这是控制物价水平过快上涨的当务之急。
还有,凡是物价高涨,就不能不提油价。虽然无论油价涨幅有多大,专家都会出面解释称影响很小,但现实的公众生活体验却是,油价上涨所带来的物价上涨不仅立竿见影,而且无处不在。虽然国家对于农业有油价补贴政策,却不可能真正弥补所有的缺口。尤其是各种农业生产资料的跟随上涨,以及运输成本的必然上涨,都会反映到农业品的最终售价里。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其他上游食品,也只能随之涨价。“每加仑4美元”这样的美国油价警戒线,我们好像根本就没有,油价涨多少都是“影响很小”,这是很危险的。
如果说油价控制不住飞涨的脚步,过路费则面临着再怎么清理整顿也降不下来的困局。目前,19家高速公路上市公司中有13家公布了2011年年报,平均毛利率高达56.08%,而房地产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9.38%。最高的重庆路桥毛利率甚至达到了91.14%,而贵州茅台2010年毛利率也不过90.95%。为期一年的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将于5月底结束,暴利的高速公路却似乎毫发未伤,境内运输成本比境外运输成本都贵,依旧是必须面对的事实。
其实,食品价格上涨的幕后推手从来都是非常清晰的,降低税费、稳定油价、减少路费,始终是绕不开的痼疾;相比约谈涨价企业,这些更是稳定物价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