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报告称流通业税赋重于地产金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1:20 来源: 《中国商界》杂志

  中国商业联合会最新调查显示,商贸流通服务业企业不合理的税费负担沉重,导致流通成本难以降低,经商能力难以提高。

  近几年来,外部因素导致的流通成本上升似乎难以遏制。以店铺租金为例,十年前一般要求每年租金递增5%,租期5-8 年;而现在普遍要求租金年递增8%-10%,租期也缩短了,有的出租方看到社会租金猛涨,宁可违约受罚也要收回商铺使用权,转租出价更高者。这也是商业自建物业的一个原因。但毕竟自建商铺一次性投入巨大,在投资回收期内可能加重流通企业的成本。

  除此之外,人工费用上升也很快。近些年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平均人工成本普遍提高二、三成,最低的也提高了10%以上。随着刷卡消费日益普及,城市商业营业额中刷卡消费比重每年都在迅速增加,其中大型百货店已达70%-80%,但中国银联并未降低收取的刷卡费率,遂使商家此类财务费用迅速上升。

  此外,另有两类体制性成本,不仅企业只能被迫接受,而且对流通成本居高不下也起着更加关键的作用。一是税收制度不合理,导致商业服务业税负偏重。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批发业名义税负大约上升了45%,零售业税收负担实际上也有所加重,而生活服务业营业税率从3%上调至5%,税负增加66%。

  根据商务部2007年的一份报告,我国内贸行业(批发零售和餐饮业等)总体税负水平为26.4%,分别比房地产、金融保险、信息通讯业高出4.6、5.8 和13.6个百分点。几年前内贸行业的增加值占GDP比重不足10%,但缴纳的税收却占国家总税入的18%上下。

  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指出,我国对服务业(包括商业服务业)一直存在重复征税、出口不退税和增值税重复征收问题;上海从2000年以来营业税率平均高于10%,北京从1999年到2004年实际营业税率均高达16%。

  以上论据足以得出商业服务业税负偏重的结论,十分不利于民生“窗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微利的商贸流通业的税负竟然重于房地产、金融保险等高利行业,只能解释为税制设计缺乏合理性和公平性。运输通道政策选择过度商业化,也致使物流成本难以降低。

  2010 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署名文章披露:申请广州到北京的一个车皮,除去正常运费,还要额外再支付5,000 元到50,000 元不等的费用;而如果使用卡车走高速公路,除沿途过路费需1,400元,也需要付出7,000元额外费用。

  同年中国《证券日报》曝光了2009 年三大暴利行业,路桥收费业竟然名列榜首,金融保险业位居次席,房地产业只能敬陪末座;在沪深两市共15 家路桥收费业上市公司中,除一家业绩不佳外,其余14 家平均毛利率为64.2%,净利润率高达36.6%,几乎是中国零售业平均利润率的十几倍。大约10年以前,国内社会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约为20%,前年和去年均为18.1%。

  专家认为,用如此之久的时间取得如此微薄的降幅,与国内物流现代化的进步程度很不相称,却同体制落后产生的额外成本直接相关。试想那些运输中名目繁多的规费,再加上不开票的“灰色”收费统统摊入流通费用,物流成本怎能不高,降低物流成本占GDP 的比重又焉能不慢?体制落后足以抵消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益增进。

  值得检讨的还有许多公路的“去公益化”,使其蜕变成为纯粹的商业赚钱工具,以至于全世界四分之三的收费公路集中在中国。至于把公路拿去上市并变成“路桥收费业”,这样修建起来的公路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从而加大社会的物流成本,还会使公路永远无法回归公共物品的定位。

   (摘自《中国商品流通战略问题研讨会专题报告》)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