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行业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6 11:21 来源: 《中国商界》杂志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流通行业都是一个少数能够兼顾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科学和谐发展的优质杠杆,中国流通业亦是如此。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重农轻商、重工轻商等传统思维的影响,加上缺乏新的战略定位和职能定位,使得流通行业和其它行业相比,在产业政策上始终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严重影响了我国流通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促进消费,使消费拉动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并让中国真正走上内需发展型之路,在这些方面,流通行业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
从“观念”改变开始
小王是北京某大学毕业的学生,在各大招聘场所厮混许久之后,得到了几个工作的机会。其中,一家大型零售企业提供了适合他的职位和薪水,但是他却开始迟疑。
在他的理想中,只有去国企或者事业单位才算是就业。从中可见对于流通行业的下意识歧视已根深蒂固。这种情绪背后隐藏的观点就是歧视商业企业。
事实证明,长期以来,流通行业的战略地位与政策支持极不对称。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商人受轻视,商业受抑制,所谓士农工商,商居末位,因此,商业也被称之为末业。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商业的地位和作用开始逐步重视起来,这个“商业”指的是商粮物供大流通。在大流通这个领域里涉及的各个产业,统称为流通业。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物资匮乏,虽然政府对商业很重视,但由于是卖方市场,消费品供不应求,所以它的地位是附属于生产。
改革开放后,中央召开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济基本制度,大量引进竞争,我们国家生产消费流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些变化并没有过多的体现在政策设计中。缺乏对流通业的战略定位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产业政策上长期被边缘化,使得流通业在贷款融资、项目建设用地、政府公益性设施投资、水电汽公用事业收费等方面都远不如工业;税费负担也重于工业,流通成本中制度性成本很高。
事实上,商业服务业在经过现代化的洗礼后,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去年我们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实现了181000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1%,是1978年的116倍,应该说我们发展很快,但我们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美国从1995年以后劳动生产率出现了较快上升,而对此贡献最大的便是服务业,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仅沃尔玛一家,对1995年以后美国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就超过13%。日本在上世纪50年代提出贸易立国,60年代末又作出了“经济流通化”的战略判断,并随之采取了一系列支持商业现代化和建立现代流通体系的举措,其结果是有效支撑了产业升级,扩大了国内消费。
流通行业既有价值功能,也有社会功能。但是,流通行业更大的贡献是通过服务生产和消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特别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行业对促进经济循环方面几乎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流通行业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年“两会”期间,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建议,加快流通业的发展,应该使流通先导战略成为国家战略。
被低估的流通业
流通产业的发展与体制改革面临严峻的形势,面对这种形势,如何认识与摆正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得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流通业包括服务业,它是提高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效率的产业。流通介于生产和消费或需求和供给之间,在连接各阶段生产的同时,向生产者和需求者提供多种商品和服务,从而使经济的循环成为可能。流通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因此,要提高全社会尤其是领导层,对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的战略认识,认识问题不解决,就无法落实到工作中。
“我提出把消费流通视为先导性发展战略,是因为我们流通业的战略地位还没有为很多人认识,甚至一些领导在投资分配的时候,自觉不自觉的把人力、物力、财力分配到制造业上面去,用到虚拟经济上去。而流通是实体经济,流通里面的各个产业都是实体经济。”,张志刚说。现在经济生活当中,重生产轻流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指导思想不解决,特别是各级领导思想上不解决,那么流通业很难有大的发展。
由流通引导的消费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没有流通的现代化,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运行效率也就不可能得以提高。麦肯锡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人陈有刚认为,流通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有“三化”,市场一体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在市场化程度上,中国现在落后于发达国家,目前,流通业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点。
以美国的发展经验为例,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与零售或流通相关的产业,如批发,物流等,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近一倍。美国的零售商之所以可以做大做强,与市场一体化有很大关系。而在欧洲,由于语言等各方面的限制,虽然其从管制方面做了不少改善,但市场一体化程度依然不高。这同样也是中国目前面临的挑战。
中国拥有13亿人口,市场巨大,零售市场总额非常之高,但是规模并未带来效益。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可以做的还有很多,怎样真正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持零售商的规模壮大,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规模的差异化定制会推动流通业乃至制造业的产业结构,由纺锤形向哑铃形转化,即两头大,中间小。另外,流通业外延,与上下游产业结合更加紧密,这在发达国家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原来,流通就是卖东西;现在流通业已经融合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未来,流通业还会跟很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
陈有刚举例解释道,亚马逊公司未来的收入来源,不再只依靠交易,而是从云储存服务中收益。云储存服务就是亚马逊提供虚拟的服务器和托管环境,以及储存空间,更像是一个信息仓库,以供人们储存电影、资料等。因此,亚马逊不仅仅是交易平台,同时还是信息仓库和物流仓库,它已经成为美国中小生产商非常重要的物流服务商。显然,流通业的外延伸和扩展,将成为未来非常重要的特征。
至于流通业未来的发展,陈有刚指出,虽然制造业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但流通业绝不仅仅关乎内需市场,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平衡就业与劳动生产效率的状态下,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经济增长的效率。
先导甚或基础
在某种意义上讲,流通行业是国民经济运行晴雨表,是一个先导产业。作为生产与生产、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着生产,流通行业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血脉系统,体现国家对商品流动的通道控制力与市场控制力,处于产业链的高端。所以,流通业与工业、农业一样,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但事实上,流通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体系一直没有明确定位。按照商务部部长助理房爱卿的话说,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巨大,而我国目前对工业、农业、金融都有定位,恰恰商业还停留在五十年代林彪提出的“桥梁与纽带”的功能,这显然与现代流通的功能不符,它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的力量。
“像亚马逊,它涉及到生产、物流、信息以及销售,它甚至打破国界,涉足内贸、外贸。所以我们现在应该给流通提出一个新的定位,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房爱卿说。
商务部流通业发展司副司长吴国华也透露,在四月份即将要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就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把流通提到重要地位。“这个会议相当于1979年的中国科技大会,通过会议肯定会出台重大的文件来开展工作,迎接流通工作的春天”。
据了解,国务院为此还专门组织了由部委领导带队的八支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调研流通。尽管最终结果不太尽如人意,但这次会议仍然被寄予了厚望。首都经贸大学教授陈立平认为,或许其背后传递出来的流通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比某些具体政策更有意义。尤其是通过这次全国范围内高规格的调研以及即将召开的高级别的会议,势必会在整个社会引发一场对于流通产业地位的再审视。
广东商学院教授王先庆指出,当今经济处于一个大变革时期,流通业已成为了当今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对流通了解太少的现实以及长期的传统经济观念的束缚,严重制约了流通业的深入发展。王先庆说:“商业作为城市的灵魂,决定了流通业必须与工业化、市场化紧密结合。只有流通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生产创造价值,流通实现财富。而且,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流通业是刺激消费、调节供求、提升价值、保护财富的基础。王先庆表示,流通业正成为整个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和战略性产业,更是服务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中国呼唤流通革命。流通业是中国绕过中等收入陷阱的核心和突破口。
王先庆表示,流通革命的意义在于能掌握主动权,“流通革命有三驾马车,分别是零售革命、物流革命与批发革命。但当前应该先从消费革命开始,建立内需主导型经济。”谈及中国流通革命的前景时他强调,商贸流通属于基础产业和先导产业,要将流通业打造成其他产业的基础。
难怪全国人大代表、步步高董事长王填在今年“两会”上建议,国家应当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流通行业的地位和作用作出新的理论概括,赋予其新的职能定位,并在各级党政中统一对流通行业重要性的认识,在调结构过程中将其作为先导性产业进行扶植,同时出台系列支持流通行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特别是我们国家已经把扩内需的重点更多地转向扩大国内消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流通行业这个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行业,必须重视这个离民生最近的行业,赋予其与时代特征和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战略定位。
事实证明,过去的二十年间,流通业相对制造业,确实保持了社会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双重增长。陈有刚认为,社会经济想要实现平稳转型,既要兼顾生产率的提高同时避免就业人口出现大幅波动。以其他国家经验来看,流通业比制造业更容易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国务院或者更高的政府部门的支持,公平地说,流通业对劳动生产率和就业有双重的提高作用,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杠杆。”,陈有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