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黑天鹅”突袭 医药行业或“因祸得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4-18 06:13 来源: 金融时报

   记者王璐曾几何时,被誉为“避风港”的医药板块是基金、私募等机构在弱市中的“不二人选”。然而这一优势,却被一只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破。

  日前,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及《东方时空》报道部分明胶厂商用皮革下脚料制造药用胶囊,药厂采购上述胶囊产品涉及9个药厂生产的13批次药品,涉及企业包括海外制药、四川蜀中、修正药业、通化金马等。

  一时之间,医药板块发生强烈“地震”。目前唯一一家被卷入风波的上市公司———通化金马,其股价几乎创下三年以来的新低。

  在最新发布的策略报告中,国泰君安的研究人员就表示,“毒胶囊”是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最大的丑闻,修正药业等较大且比较著名的企业均被涉及,说明影响面比较广,胶囊丑闻有可能与此前的三聚氰胺事件类似,会进一步涉及到更多的制药企业。

  在国泰君安深深忧虑将会有众多医药公司陷入“毒胶囊”泥潭的同时,大部分的机构却表示,从另外一个角度讲,这却是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一大“好”事。

  “‘毒胶囊’事件的本质是基本药物‘唯低价’的招标模式。”国都证券的研究人员表示:“基药招标过分看重低价,较大程度上逼迫生产企业通过采用劣质原材料甚至是有毒原材料等非正常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药品安全事故。”而针对低价的招标模式,国务院已经在日前发布的“十二五”期间深化医改规划中明确表示,基本药物的集中采购应更加注重药品质量,要“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质量评价标准和评标办法。”

  “这是新医改三年来首次出现的关于药价问题的政策变调,应该可以看做政策纠偏的信号,值得高度关注。政府对招标问题的表态已经明显不同于去年,政策环境有望在今年下半年逐渐趋于良性。”上述市场人士认为,国家已经开始着手处理低价招标的“后遗症”,医药行业将树立新风,朝着更为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颗小小的胶囊,一方面倒逼着基本医药制度的改革,另一方面也在加速着明胶行业的整合。据了解,目前我国的明胶行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时期,而大部分企业无力随着行业扩张而成长,从而形成了产能几百吨的中小型生产企业众多的局面。“由于国内明胶多是中小企业生产,明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大量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劣质明胶产品充斥着市场。同时,近年来部分下游企业为牟取暴利,客观推动对劣质低档药用明胶需求,高档药用明胶价格也因此受到波及。”市场人士表示:“在央视曝光后,行业监管或也将随之加强,这将促进明胶行业的发展和升级,生产不规范、规模小的明胶企业必将被限制、被淘汰,整个行业将会有较大的机遇。”

  在投资方向方面,市场人士表示,由于行业面临整顿,目前不涉及不规范生产的药用明胶和胶囊生产企业安全系数高。另外从监管层加强药用辅料标准的角度,可以关注药用辅料生产企业。上海证券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国内药用辅料市场的总值应当达到500亿元到600亿元这一区间,而该数据相对于我国药用辅料的区区200亿元左右市场规模,还有相当大的开拓空间。“随着药用明胶市场的规范,辅料行业的龙头行业将受益行业的景气度提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