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如何看待经济增速持续放缓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08 06:52 来源: 经济日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2年首季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8.1%。这是继2010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出现增速放缓。与此同时,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时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如何看待我国经济形势?应抓住“放缓”与“平稳”这两个关键词。
经济增速为何持续放缓?概括起来,既有国际经济环境的客观影响,也有国内经济运行的主观需要,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从国际因素看,由于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已互联互接,欧美日3大经济体复杂多变的经济走势不仅基本决定了全球贸易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态势,而且会通过多种渠道对我国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眼下的情况正是这样。在美国,虽然其制造业已连续32个月扩张,国内就业状况正在得到改善,但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尤其是奥巴马政府有针对性地接连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打压我国输美产品,以维护国内制造业的复苏基础,从而使我对美出口频频受阻;在欧洲,来自《华尔街日报》的消息说,西班牙和希腊等外围成员国政府为摆脱债务危机,采取财政紧缩措施,导致制造业产值大幅下滑,而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和法国制造业的疲态也较为明显;在日本,据今年早些时候《读卖新闻》报道,日本经团联、经济同友会和日本商工会议所3大经济团体负责人在对2012年日本经济作出乐观预测的同时,也对面临的问题表示了种种担忧,主要是欧债危机与日元升值等。由于3大经济体复苏前景扑朔迷离,加之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外需急剧萎缩。统计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9.5%,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仅为7.3%。外需萎缩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由此可见一斑。
从国内因素看,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与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点。为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压力,我们应顺势而为,引导国民经济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从今年一季度数据看,尽管GDP增速略低于此前多家机构预测,但我国GDP增长在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同时,物价涨幅也有效控制在3.8%以内,低于全年4%的预期目标,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不仅如此,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分别为9.8%和12.7%,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速,尤其是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及其月平均收入也分别增长3.4%和16.6%,这些积极变化表明,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同时,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也随之相应改善。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并非单纯迫于外部环境复杂的压力,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目的在于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个形象的比喻,就是让高速行驶的汽车在进入弯道时先行减速,最大限度地避免出现急转翻车的风险,有序引导经济运行进入缓中趋稳的状态。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如何在缓中趋稳的基础上有效防范各种潜在风险,进一步把握好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从近期看,着力稳外需、稳投资和扩内需,即“两稳一扩”应是工作重点。抓好“两稳一扩”,不仅有助于抵御经济增速下行压力,而且可以有序引导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今后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不仅来源于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巨大国内市场需求,还将来源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巨大机遇。这就提醒我们,一定要未雨绸缪,加紧谋划和完善以改革促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着力促进“三个结合”。一是把深化改革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紧密结合起来。要不失时机地全面推进和深化各个领域的改革,并以此为强大动力,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二是把扩内需与调结构、转方式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不断夯实和强化农业基础的同时,尽快改变工业大而不强和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状况,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尤其是要把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深入挖掘服务业扩大内需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巨大潜力。三是把扩内需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更好地结合起来。要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不断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跨国兼并重组步伐,在全球范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使我国经济在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提供需求、市场化释放活力、国际化拓展空间的共同作用下,不断聚集更为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