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阳谋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9 00:48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陈思进(微博)

  上周的专栏中谈到,在“第四轮中美战略经济论坛”上,有鉴于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汇率问题成为交流的焦点。美国再次急切地敦促中国:人民币必须加速升值的步伐。但是,如果人民币再进一步升值的话,将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首先,由于目前人民币还不能自由兑换,出口美国的商品只能用美元结算,加上定价权在美国手中,于是,人民币升值的显著结果就是同一商品在两国间产生了不同的价格。其实,美元只是对外贬值,而人民币实际上是对内贬值,所以一进一出,自然就形成了美国物价低的现象。这个情况在其他国家也类似。

  而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也都掌控在美国华尔街的手中,保证了美国人长期享受低通胀的美好生活。而其实美联储最大的任务就是将美国核心通胀率控制在2%的范围内。近二十年来,美国物价波动极小,可以说是很平稳。但反观中国,近些年来通胀率已达5%到6%的水平,而民众普遍感受到的物价升幅则更高。

  在过去的2011年中,人民币兑美元大约上升了5%左右。这一汇率波动使我们的决策者面临两难的境遇:人民币太强的话,出口将变得更昂贵;如果人民币太弱了,进口导致的通胀上升就会削弱本币的购买力。新加坡和韩国就是最好的例子,即使全球需求下降抑制了出口的增长,新加坡元和韩元兑美元在2011年还是下滑了。

  其次,我们必须要警惕,美国每一次发生经济危机后,最终都是依靠向外转嫁而度过的,特别是这几十年,一般都先从汇率下手,逼升想转嫁危机国家的货币汇率,如二三十年前的日币,然后以通缩来休养生息。而在短期内,由于失去了美国这个经济火车头,全球经济难免步入低增长和衰退,特别是倚赖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国家,比如中国,必定会头痛不已。

  由于中国出口产品普遍属于劳动密集型,利润本来就不高,这些年人民币升值已经导致出口业成本增加,利润被进一步削薄,使出口产品失去国际竞争力,许多企业已处于倒闭的边缘、甚至已经倒闭。因此中国出口业已“被逼”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必须将由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向技术服务型,甚至高科技服务型产业。

  但这种转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未来10年对中国来说,肯定是异常痛苦的转型期。而高通胀又使得人力成本和地价随之提高。在这儿我特别要提一提上海英特尔。

  英特尔是 1994 年11 月进驻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是第一家开设大型生产企业的外资公司,而 2010 年第一季度,英特尔决定彻底关闭上海工厂,全厂搬迁成都。英特尔为何要搬迁?因为上海地价太高了!成都的人力成本、土地使用都比上海便宜,外国资本原本就是冲廉价劳力而来的,你的廉价优势不在了,我为什么要待在原地死守呢?

  英特尔西进成都后,至少有上百家英特尔的相关企业要迁出浦东。这些企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英特尔的全球供应商,英特尔到哪儿,它们就跟到哪儿;另一类是上海的本地企业,它们专做英特尔的供货商或物流,英特尔西迁之后,它们只能关门大吉。由于半导体是密集型产业,英特尔这一巨头撤离而去,其他企业肯定陆续迁出。上海英特尔所反映的,是中国经济面临问题冰山一角。

  而与此同时,欧美国家政府则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制造业回归故土,以提高本国的就业率。比如去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州举行宴会,要求每位来自硅谷的杰出企业家向他提出一个问题。然而当苹果的CEO乔布斯提问时,奥巴马却打断了他而反问道:要怎样才能使iPhone在美国生产?当时乔布斯不置可否,顾左右而言它。不过,苹果并不是没有行动,除了最近斥资5亿美元在北卡罗来纳州建立数据中心,还将iPhone 4和iPhone 4S的内部芯片放在三星的得州工厂制造。

  而对许多在中国设有“生产车间”的德国企业来说,向中国转移的时代也已经过去,由于中国日渐上升的成本,特别是大幅上升的土地成本,中国已不属于价格优势地区。更由于法国政坛的“变天”,将导致欧元区两大经济巨头产生巨大的分歧,法国新总统奥特朗不赞成财政紧缩,而德国则坚持财政纪律下促增长,看来要不了多久,将不是希腊等南欧国家退出欧元区,而是要谈德国是否会退出欧元区了。

  多年来,欧元、人民币都是美国的打击对象,欧元贬值或消失将使美元恢复强势,而逼人民币升值可使美国制造业回归……这些都是美国乐于见到的事。

  下篇将再详谈欧债危机对欧元致命的冲击。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