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药不够猛 多重利好难撼调整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6 08:18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路晓丹 北京报道

  近期,市场利好消息频出。

  宏观层面,温家宝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先后表示要“稳增长”。货币层面,央行年内二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资本市场层面,继“五一”期间证监会宣布降低A股交易相关收费标准的四项政策后,近期又对市场扩容、“新三板”、上市分红等八大热点问题作出回应,明确了改革方向为力推新三板、推动上市公司分红、加大引进境外长期机构投资者等,以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投资理念。然而,在上述多重政策利好下,大盘却依然处于震荡调整,不见上攻迹象,反而频现颓势。据Wind数据,截至5月24日,沪指5月以来已经累计下跌1.89%。

  值此多空胶着之际,大盘麻痹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市场人士多认为:大盘上涨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货币政策的放松不足以实现经济止跌,而如寄希望于通过财政政策来拉动经济,目前政府对此没有明确表态。

  华融证券策略分析师范贵龙告诉记者:“政策能够对A股市场产生利好的前提条件是,政策能够对经济基本面或者企业盈利状况产生影响,再或者是可以改变投资者的投资情绪。但是目前看来,前期利好政策对整个经济形势难以产生很大影响。”

  首先,从货币政策角度看,“降准”已经不足以实现经济止跌、企业盈利回升。数据显示,4月份贷款增速相较3月明显放缓,范贵龙推测这主要是因为银行出于风险考虑对供给端进行了控制。而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则怀疑:“这是因为在对经济前景预期不佳的情况下,企业通过贷款来扩大再生产的意愿不足。”

  其次,大规模刺激性政策推出的概率不大。天弘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刘佳章表示:“我们认为,像2009年一样通过政府投资来拉动经济,目前来看,并没有得到管理层的认可。并且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依然坚决。”他指出,即将面世的中小企业私募债,暂时没有将房地产企业和金融企业纳入范围,这说明政府对于房地产融资的大门并没有打开。

  范贵龙还指出:现在最主要问题就是怎样让经济止跌。政府可以自己去投资,也可以鼓励别人去投资。2009年是政府亲自去投资,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信贷规模过大、通胀压力等。如果政府在制度上引导其他资金进入,效率更高,和市场实际需求也更贴近。当然,引导民资进入的这个过程会比较漫长。

  此外,杨德龙还提出:今年政府面临换届,换届的时候政策以维稳为主,从这个角度上看,出台大规模刺激计划的可能性也会比较小。

  不过,也不必对市场过分悲观。“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企业盈利仍在下滑,但是下滑幅度有所收窄。这是一个价值寻底的过程,我们预期可能会在二季度末或者三季度初有一个价值底的出现。但是整体来看V型反转的可能性不大,底部会比较平缓。”范贵龙表示。

  Q&A

  Q=《华夏理财》

  A=天弘基金高级策略分析师 刘佳章

  Q:近期市场利好政策频频,但A股反应冷淡,5月以来处于持续调整,怎么看待A股当前患上“利好麻痹症”的原因?

  A:简单讲,就是针对长期的利好政策对短期市场不能构成“立竿见影”的效果。首先,目前有放松迹象的是货币层面,但是降低存准只是放松银行间流动性,从4月数据来看,企业贷款并不积极,资金并没有真的流入实体经济。其次,无论是总理“稳增长”的讲话,还是“新36条”的设计,以及资本市场近期的改革措施,都属于“结构性”的改革政策,对长期是一种利好,但是对短期市场很难起到直接的拉升作用。

  Q: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保8是否仍有希望?

  A:首先,我们认为二季度的GDP跌破8的可能性比较大,4月份的经济数据过差,5、6月份可能会有所好转,但是整个二季度的GDP增速可能会回落到7.5。第二,温总理和李克强副总理近期讲话都强调要“稳增长”,而不是“保增长”,而且就业数据并没有恶化,因此政府像2009年一样出台大规模刺激性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Q:今年的资本市场预计将如何演绎?

  A:目前来看,多空双方在展开拉锯。对于空方,主要忧虑就是经济数据不好,企业盈利也不是特别好看;多方也有看多的理由,经济越差,政府宽松刺激的政策越会出台。展望全年,我的观点比较中性,V型反弹的迹象目前看不到,市场会在L型的底部震荡。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