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从田间到餐桌 粮油加工业迎来第二春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6 22:27 来源: 经济视点报

   近几年来,河南省主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主食加工企业,打造了“多福多”“博大”“白象”“三全”和“思念”等知名品牌。主食产业化有望扼制产业恶性循环和价格战,对粮食加工企业来说是个契机。

  □经济视点报记者 祝良华

   2011年,河南的馒头加工企业、作坊、网点共有16563个,其中工厂化的生产企业占比很小,只有77个。这个比例差在面条、米制主食品和速冻食品中,同样存在。

   如今,这一现象将可能改变,河南的主食产业化有了规划引领性文件。

   5月30日,在郑州召开的全国粮油加工业暨主食产业化工作会议上,《2012~2020年河南省主食产业化发展规划》指出,到2015年,全省主食产业化率由目前的15%提高到30%,到2020年这一数字达到60%以上。

  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表示,把发展主食产业化作为粮油加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对传统粮油加工业发展方式的变革具有战略意义。

  8年发展规划,也促使转型升级中的粮油加工业努力满足城乡居民粮油食品消费新期待。

  粮油加工业面临转型

  目前,粮油加工业的发展仍然依赖数量扩张,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去年,我国稻谷加工、油料处理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5%、57%,呈继续下降趋势。

  这表现在企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低,产业集中度较差、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

  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巡视员贺燕丽认为,我国粮油加工业产学研结合得不够紧密。

  国家粮食局副局长吴子丹说,粮食加工业发展方式,特别是粮食产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结构,就是主食产业化。它不断推进家庭劳动的社会化,以践行“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理念。

  主食产业化作为粮油加工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已经确定。

  

  主食产业化规划出台

  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向与会者通报了河南省小麦开镰的情况,并表示今年还是一个增收年。

  近几年来,河南省主食产业化水平逐步提升,涌现出了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主食加工企业,打造了“多福多”“博大”“白象”“三全”和“思念”等知名品牌。

  据测算,我国城乡米面及相关产品有1万多亿元的市场潜力,这为主食产业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特别是对于粮食资源丰富的河南来说,则更有可能。

  到2015年,河南省要建成20个具备一定规模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每个集群年产值不少于10亿元。到2020年,全省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主食产业化集群总数达到50个以上,覆盖全省100个左右的县(市、区)。

  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秘韩红军认为,主食产业化有望扼制产业恶性循环,过去把精力放在价格战上,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升。

  而主食产业化规划的出台,对粮食加工企业来说是个契机。

  

  抓大不放小

  人们对粮食的要求不断在变化。从开始的果腹温饱,到小康,再到营养搭配,科技不断“施压”。

  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江临建议,在粮食加工综合利用方面,要吃干榨净,例如把米糠生产成米糠油,稻壳发电或者供热,使产业链延伸出去,结合起来。

  同主食产业化一样,在以企业为主体的前提下,坚持政府推动、政策引导、企业主导、有序发展,以市场化为导向,充分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

  在参观了郑州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后,贺燕丽对公司所采用的订单农业和专用粉模式很感兴趣。

  她认为,既要扶持龙头企业,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也要帮助中小企业做精做专,培育一批符合市场需要、分工科学的“小巨人”企业。

  贺燕丽还鼓励龙头粮油加工企业跨区兼并重组,甚至走出国门,实施上下游企业联动,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来壮大农业和保障粮食安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