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重庆摩帮是否能赢八大投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6 01:2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周远征

  重庆力帆董事长尹明善于2003年1月当选为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民营企业家成为省部级干部,重庆开了先河。那个时候的重庆“摩帮”在整个东南亚叱诧风云,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重庆袍哥”。那一年的重庆两会上,重庆民营企业家的言论也颇为大胆,从政治到经济,畅所欲言。那一年,也是重庆直辖以后民营经济的第一个“春天”。

  然而,这些年来,重庆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的赛跑中,民营经济却显得有些乏力。从数据上看,民营经济在直辖之后虽逐步增长,占整体经济的比重也逐步提升,不过,在赛跑中重庆市国资的增长速度和成绩更让外界所瞩目。重庆市现任市长黄奇帆所推动的“八大投”模式,迅速带动重庆国资的显著增长。数据显示,2011年重庆国资委所属企业全年新增资产2575亿元,年末总资产达到1.52万元,名列全国第四位。实现经营利润和存量资产增值收益417亿元,同口径增长19.1%。重庆市国资发展中形成的“渝富模式”、“百亿集团工程”、“八大投”都在国内引起了极大的影响,不少地方也以重庆国资发展模式为榜样。

  国资迅猛发展的时期,“重庆摩帮”的神话也在陨落,重庆民资的焦点渐渐集中到一些走出去的房地产企业和餐饮企业。重庆的民资向何处走已经成为重庆市决策层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客观来讲,重庆国资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推动重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挤压了重庆民资发展空间。“八大投”所涉足的轨道、高速公路建设、港口、供水等基础领域,民营资本进入甚少。此前,重庆市有关方面曾表示,这类项目投资甚大,利润不高,民资不愿介入。然而,对于民资而言,这类项目其实充满了诱惑。甚至在重庆国资主导的重庆公租房项目上,重庆民营房地产企业也曾主动表态要介入。但是,对于公租房项目,重庆市并不愿意向民资打开闸门。重庆市的理由是,公租房应该由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承建,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些资本主义体制下建设保障房也是由政府主导的,不由私营企业承建和持有产权。重庆市主要领导还明确表态:“公租房姓公不姓私。”

  面对重庆民资发展陷入瓶颈,以及因此前打黑中民营企业家的担心,重庆这次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资的政策。供水、发电、港口、收费公路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都向民资敞开;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新设、重组、增资扩股等方式进入重庆市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类地方金融机构。重庆每年还拿出20亿元专项资金扶持民营经济。对于这样的举措,重庆社科院区域中心研究员李勇认为,民资现在面临“玻璃门”,看得见,进不去,现在通过推动民资,将会打破所有制限制,让民资能够获得更大的空间。按照重庆市的构想,包括外资经济和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本要在2015年达到67%的比重,曾经风光无限的国有经济将会由2011年的38.3%压缩到33%。

  当然,要想实现国有和民资的此消彼长,还需要民营企业家们提升抓住“春天”的能力。重庆社科院企业所所长王秀模说:“政策虽好,但是民营企业也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