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时报随笔 谁在曲解央行政策意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18 07:36 来源: 金融时报

  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以新闻发言人接受媒体采访的方式,对“央行特急文件调整利率及其涉及房贷利率7折”一事进行了澄清。仔细分析这份300字的澄清声明,其中包含三层含义。

  第一,银发〔2012〕142号特急文件是专为下调存贷款利率而发,不是为“房贷利率7折”而发。第二,“房贷利率7折保持不变”是在阐述“企业贷款利率下浮0.8倍”时所做的强调说明,不是放松房贷政策的“新规”。第三,央行对个人住房贷款实施“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审慎性监管”政策没有改变。

  俗话说,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透。这份声明字数虽然不多,但是很“给力”,让人们再一次明白了央行的政策,达到了澄清误解、以正视听的效果。

  但是,对于央行在利率调整之后下发特急文件这一“惯例性做法”,以及文件中十分准确明白的表述,为什么有些媒体还会“曲解”、“误读”呢?问题就出在央行声明里面提到的“有意”这两个字上。

  无独有偶,“被误读”的还有中国银监会。6月14日,银监会发表声明,称近日有关媒体关于“银监会降低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的报道“纯属误解”。更有甚者,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表声明,回应某媒体《发改委人士称地产松绑或是救市第二张牌》的报道为“纯属捏造”。

  把这些“曲解”、“误读”联系起来分析,不难明白其中的道理:无他,乃“有意”耳。

  某些媒体为什么要“有意”曲解、误读央行以及有关部委的政策呢?

  一种分析,是“一厢情愿”的猜测和解读。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下行压力不断增大,在经历了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房地产市场,正处在微妙的敏感期。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有关部委针对宏观经济“稳增长”出台的预调微调政策,被一些人习惯性地认为是中央要重走依靠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一厢情愿地理解为放松房地产调控的信号。从心理学上讲,这种一厢情愿的猜测和误读属于“积极心理学”范畴,有助于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但是如果作为市场操作的行动指南,则是大缪特缪了。

  另一种分析,则是“有意炒作”。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即:某些媒体以及所代表的利益集团,故意炒作“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开始放松”、“房价即将上涨”等概念,扰乱市场和群众的心理预期,制造紧张气氛和“羊群效应”,鼓动潜在购房者盲目跟风,推高楼市,趁机出货,谋取暴利。对于经过几十年“市场经济”洗礼的中国人来说,这种推测并非危言耸听。

  一厢情愿的猜测也罢,有意曲解的误读也罢,都不会改变中央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放松、不动摇”的原则和决心。无论是市场机构,还是购房者,对于今后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和预测,以及对中央调控政策的理解和把握,都应该立足于对市场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并遵循市场规律和基本的逻辑关系,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并始终保持一份理智和清醒,防止被某些媒体以及利益集团误导和利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