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文化渗透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1 来源: 中国经营报
瘦马
国际奢侈品牌正全方位地为中国市场疯狂,中国的消费者也正在以自己的方式邂逅这场盛宴。这场盛宴背后,是西方人向中国输出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观,中国的消费者不应仅仅是产品层面的消费,更应有民族精神的输出与融合。
上个世纪末,西方奢侈品大牌纷纷走入中国,抱着试水的心态,以代理的方式,在京、沪等地开上一两家门店。而这些年,从北上广到大连、青岛,乃至呼和浩特、贵阳等二三线城市,国际大牌几乎把红旗插遍了全中国,他们在华收获的不仅仅是销量上的成功,也是价值观的成功。就像中国人欣赏好莱坞的影片一样,购买西方的奢侈品,消费的不仅仅是一件物品,更是对西方文化精神的接受。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正在以20%的增速增长”。近两年,在欧债危机、全球经济下滑的大背景下,这样的声音对奢侈品大牌而言,无疑是令人振奋的强心剂。
事实上,近年来大牌掀起的“中国风”是一种转移性投资,尽管近十年,中国的奢侈品消费额远超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但中国市场仍是奢侈品牌的一把赌注,是否能持续地高增长仍是个问号。
2012年上半年,Hugo Boss、卡地亚纷纷来华做秀场,大型的营销活动收获了不少“中国心”,很多中国消费者看到了这些美好的产品都会眼睛放光。这种“看山不是山”的心态西方人也曾经历过,但现在已经淡了,一场场华美的秀场,正迎合了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可以说,西方奢侈品在中国的营销很成功。
这些国际大牌在华营销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以西方人的视角了解中国、研究中国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中国龙”“青花瓷”“花开富贵”,一系列的中国元素设计在奢侈品行业流行,足见西方人在用心地学习中国文化。而我们了解西方文化,更多的是从消费产品层面,而对于西方人的消费心理变化何在,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那些奢侈品牌是如何壮大的,背后传达出来的文化精神是什么,却鲜有人研究。
国人热衷国际大牌,进而成为西方生活方式的代言人,是件很可怕的事情。当国际奢侈品掀起“中国风”时,中国自己的品牌也应该努力建立话语权,将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达观的生活态度向西方表达,让中国精品有更多在国际市场亮相与对话的机会,这一点至关重要。
作者系时尚传媒集团出版副总裁
兼罗博报告执行出版人
本报记者朱耘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