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警惕矿产信托高收益背后的政策风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杜丽娟

  中诚信托最近曝出的30亿元矿产信托兑付风波再次向投资者敲响警钟。

  矿产信托的抵押物一般为矿产企业的开采权或开探权。“煤炭资源都在地下,地下煤炭资源的不确定成为最大的难题,而目前并没有权威机构去检测,信托公司如果没有专业人士评估,只能单方面听融资方的书面报告,后期对开采矿业是否属于富矿和贫矿容易判断失误,造成损失。”用益信托研究员颜玉霞表示,对信托公司来说,项目跟踪和管理能力至关重要。

  今年一季度,吉林信托以11.13%的高收益卫冕季度冠军,中信信托也以11.08%的平均收益紧跟其后,飙高收益已经成为矿产信托稳站市场的筹码。平均10.19%的收益,让矿产信托成为继房地产信托之后又一投资热点。

  在高收益诱惑下,信托公司发行规模也出现量价齐升。数据显示,2012年1季度共有21家信托公司参与发行了41款矿产资源类产品,机构参与度为32.31%,其中发行数量最多的是吉林信托,共发行7款该类产品,发行规模为10.49亿元,占总规模的7.28%。其中,发行规模最大的中信信托,发行的3款产品共募集68.85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47.77%,其中“中信融金·能源投资集合信托计划”已发行54亿元,规模庞大。

  然而,高收益背后,矿产信托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

  一位信托人士告诉记者,“煤矿开探是非常复杂的,其对专业经验要求很高,而且受政策影响太大,对信托公司的要求也高,一般都要有专业人士操作,拥有自己的团队,对矿产有一个持续的长期的关注和研究,否则后期的风险控制压力很大。”

  而在业界人士看来,政策导向对矿产信托产品影响至关重要。

  在今年一季度发行的矿产信托产品中,记者查阅发现,能源类矿企仍然是主力军,在发行的41款产品中,投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矿企的有29款,占总发行数量的70.73%,而融资规模为125.24亿元,占到总发行规模的86.89%。

  随着国家对矿产资源行业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煤炭行业资源整合成为必然。2012年3月22日,由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组织编制的《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正式发布实施。《规划》提出,内蒙古、陕西、山西、甘肃、宁夏、新疆为重点建设省(区),新开工规模6.5亿吨/年,占全国的87%;重点任务是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此背景下,小型矿业公司融资难成为很多信托公司发行矿产信托的主要原因。“相比大型国有矿业集团,小型矿业的融资渠道更窄,银行可能青睐于给大型矿业贷款,而拒绝小矿业,为了生存,一些小矿业只能借助信托实现融资。”颜玉霞分析。

  在颜玉霞看来,一般投资者入手矿产信托仍然需要对产品做全面的了解。“比如说矿业权转让,矿业权属于国家所有,信托公司在发产品的时候需要注意转让时融资方的抵押、担保是否符合法律程序,确保没有法律纠纷”。

  此外,颜玉霞还提醒,煤炭作为大宗商品,有内销和外销,市场行情随大宗商品的价格而波动,市场风险也会影响产品的价值。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