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不比政策比服务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13 11:06 来源: 《浙商》有在省外的浙商在给浙江省省长夏宝龙的信中提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服务。”
文 │ 本刊记者 雷全林 朱健
在2011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上,浙江虽然有144家民营企业入围,连续第13年居全国省区首位,但入围的企业数量近年来持续下降,从2006年的203家下降到2011年的144家,每年递减约为10家。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先发优势不再,资源约束加剧,逐步进入新的瓶颈期,加上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的挑战、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多难的困扰,2012年对浙江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形势可谓严峻。
龙年开局,浙江省委、省政府就召集上万名政府官员、企业家召开规模空前的全省民营经济大会。如此大规模的民营经济大会,浙江省只开过两次。上一次是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提出浙江民营企业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实现跨越式大发展。8年过去了,浙江民营企业尽管成绩斐然贡献巨大,但仍然需要突出重围,实现大发展大提升。“毫不动摇支持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坚定不移推动浙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会议主题也显示,浙江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介入到并服务于民营经济的发展中。
大会上,浙江省省长夏宝龙旗帜鲜明地提出,未来浙江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不比政策比服务”。夏宝龙透露,有在省外浙商给他写信,反应他们的想法和建议。有的浙商认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些关心,多一些服务。”
不比政策比服务
在大会讲话中,夏宝龙省长讲了两个故事寄寓对浙江民营企业的厚望。
今年春节他带队看望困难企业,到嘉兴慰问一家来自外省的企业,了解了企业情况以后,他开玩笑说:你这个企业人的脑袋比产品还多,而且好几百员工来自22个省,我有两点建议:第一点建议你的企业可以迁到中西部相对欠发达地区去,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成本和产品的成本;第二点建议,如果你要留在浙江,就要更新设备,提升竞争力。
夏宝龙说,现在帮助困难企业,并不是要把所有企业都保下来,对前景好的企业要让它活得更好,对该“死”的企业就得关停并转。因为“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
第二个故事,讲一位浙商在本省某地审批项目,不仅部门的人脸难看,一等就是十几天。而同样的项目去上海审批,这位浙商原以为上海管理更严,还不得至少一个月!结果上海办事部门不仅话暖心,几天就办下了手续。
“制度环境是最重要的生产力,”夏宝龙说,“我们要扪心自问,我们行政制度改革有没有到位,审批环节是不是太多,审批时间是不是太长。我们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够不够大,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我们的服务够不够细致,门会不会难进,脸会不会难看?为此,我们适时召开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和全省民营经济大会,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新36条”重大举措,深入实施浙商回归的工程,出台实施一批支持浙商创新创业的政策举措,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追求民营经济的实体战略发展。”
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和盈利难,这“四难”横亘在民营企业的面前。夏宝龙告诫浙江民企,要向质量、市场、管理要效益。而浙江各级政府将继续减轻企业负担,大力加强要素保障。
作为服务民企的重要职能部门,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说,工商部门要摒弃被动的受人催促的服务方式,树立“不用扬鞭自奋蹄”的自觉服务理念,把服务软环境变成资源。“如果我们把民营企业看做监管客体,那么结论就是我‘管’你;如果意识到民营企业首先是发展主体,那么结论就是我'为‘你。”他说。
此外,以服务基层为主旨的“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即将全线展开。“进万企、解难题”,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将在今年走访上万家有关企业,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建立健全重点项目联系机制,形成‘盯人、盯事、盯项目’的招商引资全程服务机制。从今年起,每一位省领导至少要联系1个重大项目,市县两级也要落实领导负责制。”夏宝龙说。
以上这些,让越来越多的浙商真切体会到来自政府的感召。杭州奥普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杰说:“我走过很多地方,但最后还是回到家乡创业,因为家乡开放的人文环境吸引了我。我去过很多国家,但是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是这么深刻地、深入地来参与和领导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在这里做事踏实。”
以“亩产”论英雄
“浙江就这么一点地方,我们要以‘亩产’论英雄,看相同的土地上,哪家企业创造的产量最高。”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在大会上表述了这样一个重要观点。“亩产论英雄”,传递出新的企业价值贡献评价观,也将“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化为通俗易通的评价标准,指引企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向。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平范是本次大会唯一上台发言的宁波企业家,也是宁波最早提出“亩产冠军”愿景的企业家。2008年4月10日,在宁波市工业创新转型发展企业家代表座谈会上,孙平范向时任宁波市市长毛光烈当面立下“军令状”,“我在这里作个保证:我们力争不新增一分用地,通过自主创新、创业挖潜来实现产值翻一番”。第二天《宁波日报》头版就以《企业家:种“高产田”建“优质园”打“高新牌”》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而事实上,慈星的年销售收入正是从2008年的3亿元跃升至2011年的30亿元,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亩产冠军”。
有数据显示,中国台湾每平方公里创造的生产总值是0.8亿元,韩国是0.7亿元,江苏是0.4亿元,而浙江仅0.27亿元,这说明浙江“亩产论英雄”还有很大的空间。
浙商面临大机遇
夏宝龙省长在大会上提出,今年是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等“三大国家战略”的加快推进年,全省民间投资要争取突破1万亿元,这意味着,2012年对于浙商来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份。
浙江省将本着“非禁即入”的原则,对法律法规没有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进入;对预期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优先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对地方配套资金难以落实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BOT(建设—经营—转让)方式;对已建成的基础设施项目,可采用TOT(转让—经营—转让)方式;对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可采用BT(建设—移交)方式转让给民营企业经营。
为了大力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浙江将在今年设立专项创新强省基金10亿元。浙江省委、省政府承诺,这笔钱将作为政策引导,专门用来扶持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引进高端人才。财政部门也将深化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增强对高科技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活动的支持。赵洪祝书记表示,他愿担当民营企业人才引进的“坚强后盾”:“对于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人才问题,企业可以向政府部门反映。如果还是行不通,可以直接找我。”
这在参会企业家中引起强烈反响。海力生集团董事长马震洲则表示:“民营企业理应在浙江‘三大国家战略’实施中,勇当主力军,勇当主攻手。有人说浙江是资源小省,但是我想说,如果民企把自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能力发挥出来,把国家政策资源、区位优势资源和企业内生的资源三者有机地结合,舞台就会更大了。”
要“以亩产论英雄”
文 │ 赵洪祝 浙江省省委书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浙江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的主要任务是:第一,着力在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第二,着力在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当前,浙江省许多民企已进入“掌舵人”代际传承、新老更替的重要阶段,要加快培养新一代民营企业家,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第三,着力在“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第四,着力在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坚持“停劣上优”、“腾龙换鸟”,鼓励民营企业发展“优、新、高、特”产业。坚持“以亩产论英雄”,鼓励民营企业强化土地节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第五,着力在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上下功夫,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要完善企业质量档案和产品质量信用记录,建立质量失信“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要切实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清理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消除体制性障碍,做到“非禁即入”。要充分发挥财税政策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扶持作用,重点支持民企技术改造、制定标准、创建品牌,以及面向民企的各种专业化服务平台与载体建设。建立全方位地方金融支持体系,以着力解决民企尤其是中小微民企贷款难和贷款成本高为重点,积极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加快在浙江省形成金融创新能力强、融资便利、金融产品交易活跃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以及财富管理机构全、投融资渠道多、财富管理服务优的“民间财富管理中心”。加强对民企的人才保障,加快培养和引进适应民营经济发展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和整体素质。统筹解决民企发展用地、用电、用水等问题,优先保障产业带动力强、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和节能环保型企业需求。
要切实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修订完善保护私人财产的地方性法规,切实保护民企的合法权益。
浙江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上半年采取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方式,在全省开展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进万企、解难题”,主要是省市县各级领导干部走访上万家有关企业,重点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要重点走访目前生产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了解企业克服困难的思路、举措和对党委、政府的工作要求,尽力帮助企业解决问题,走出困境。同时适当走访一些发展前景比较好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具有特色优势的企业,“解剖麻雀”,总结经验,实打实地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工作。
(根据赵洪祝在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上的讲话摘录,标题为编者所加)
要敢于淘汰落后产能和劣质企业
文 │ 夏宝龙 浙江省省长
全省上下要形成这样的共识:过去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功,得益于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今后浙江经济继续走在前列,还是要靠广大浙商和民营经济。所以各地各部门要把继续坚持服务浙商作为感召浙商的重中之重,急基层企业之所急,想基层企业之所想,努力让民企经济上有收益,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
这些年,浙商已经成为兄弟省市的“香饽饽”,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省内看,民营经济增加值和税收的占比在下降。过去,我们想方设法四处招商、而忽视了自己的浙商。为此,我们要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大力支持民营企业与央企、省属企业、外企开展战略合作,努力谋求民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有的浙商认为,“最需要的不是特殊优待,也不是优惠政策,而是多一点关心,多一点服务。”这些都体现了浙商与浙江的荣辱与共,体现了浙商热爱家乡、回报家乡的强烈心愿。但也有浙商坦言,“也许是浙商太多,浙江对在外浙商没有特殊感情,公事公办。”面对经济转型升级的紧迫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营造尊商、亲商、兴商的浓厚氛围,既要以宽广的胸怀鼓励浙商走向世界,更要用诚挚的真情感召浙商、服务浙商,使之扎根浙江、反哺家乡,合心合力强浙江。
当前,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特别是融资难、投资难、创新难、盈利难等“四难”问题尤为突出。我们一要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重点保障有发展前景、资金周转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确保小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努力降低小企业融资成本。积极争取境外金融机构,来浙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浙商系列”金融机构,要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示范作用。二要促使民间资本规范有序进入民营企业和实体经济,谋划和争取温州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选择部分市县开展规范民间融资试点,引导社会资本加快扭转炒房、炒钱等过度投机倾向,尽快回到发展实体经济的轨道上来。三要加快推进企业多渠道直接融资。
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和“新36条”出台实施后,阻碍民间投资的“水泥墙”已经倒塌了,但是影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和“隔离栅”依然存在。不少民企反映,看到政策,无法享受;看到空间,无法进入;看到机会,无法把握。对此,一要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坚持“非禁即入”原则。对于其有收益或通过收费补偿可以获取收益的基础性公共项目,要向民间资本全面开放。对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要优先向民间投资开放。对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要创造条件鼓励民间投资积极参与,而政府投资尽可能推出民间资本愿意进入、可以采用市场化运作的项目。二要为民间投资构筑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三要创造更加宽松的民间投资方式。
要加强环境管理。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要把环境容量作为硬约束,严格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源头控制,强化对新建项目的环境评估和审查。狠抓节能减排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取缔一批无证无照和不达标企业,加快转移过度依赖资源环境的加工制造环节,为好产业好企业腾出资源环境容量。
(根据夏宝龙在浙江省民营经济大会上的讲话摘录,标题为编者所加)
一位浙商眼中的“省长讲话”
夏宝龙省长讲话中,将“非禁即入”一再提及,传递出了鼓励民企发展的信号,同时也昭示了浙江省政府继续做大民营经济决心。
文 │ 李建华 万事利集团总裁
浙江省在春节后即召开民营经济万人大会,提出坚守实体,加快转型,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涉及到的具体举措有:实行“非禁即入”政策,加快构建公共创新平台,推进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培养“创二代”企业家,实施浙商回归工程等。同时,夏宝龙省长提出“对落后产能、劣质企业的容忍,就是对先进产能和优秀企业的不公。”如此急切,在以往并不多见。
企业家可从中嗅出一些微妙气息。以我个人理解,企业自有其生命周期,优胜劣汰是一种正常现象。第一,强调以效率为先,可看出浙江省政府以市场经济为基本选择导向,停劣上优;第二,省里大胆提出赶走“朽坏企业”,是符合浙江省情的。浙江地少人多,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以严格的绩效评价考核推动建设用地以及能源乃至污染减排指标等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是时下的一种必然选择。
近年浙江民营经济整体滑坡是不争的事实,以往作为市场经济先发省份的浙江正屡屡遭遇瓶颈,重化工业进程突破不大;从短期宏观经济角度看,随着近两年紧缩趋向宏调政策实施,加上外部经济环境变化,浙江省内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如GDP、工业生产总值、投资、出口等增速先后放缓走低,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显著回落。
形势的严峻使得浙江官员们反省,当下的一些不合时宜的政策是否成为民企跨越发展的“镣铐”。浙江经济走在前列,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政策“放手”尝试不无关联。
但若放在几年前,即便不是全无可能,我们也很难想象此番相对“出位”言论。诸如,夏宝龙省长谈到,“阻碍民营企业投资的‘水泥墙’倒了,但‘玻璃门’、‘弹簧门’、‘阻隔门’还存在”,即直指垄断隐形门槛。
本该成为市场经济引擎的民营企业在金融、投资、法律保护等众多领域长期遭受着不公平待遇。民营企业争取了多年的在投资领域的平等待遇其实只不过是“非禁即入”。一般说,法律没有禁止的,就是可行的。实际状况是,法律没有禁止的,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行不通。夏宝龙坦言,在一些领域,民企面前还横亘着一道道严格禁止进入的“阻隔门”,或看得见却进不去的“玻璃门”,或进去了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推出的“弹簧门”——真实地度量出现实与理想的距离。
加强对民间资金引导,关键是建立规则让民间资金有的放矢,而其中更关键是,让优质的实体企业有赢利空间,诸如,放手让民间金融进入村镇银行、信托等规范化的发展领域,逐渐进行市场化配置。
夏省长讲话中,将“非禁即入”一再提及,传递出了鼓励民企发展的信号,同时也昭示了浙江省政府继续做大民营经济决心。当然,破除垄断坚冰、非公经济樊篱尽撤,绝非旦夕之功,但仍可视为浙江民营企业有望破解无形壁垒的标志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