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评论:拉票之旅的幕后博弈

2011年06月17日 10:23 来源:国际在线

  丁纯

  在希腊面临债务重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重新威胁世界经济复苏,正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继续介入援救之际,其前总裁卡恩突然意外地因性侵丑闻在美国被拘,进而辞职,让全球大吃一惊。同时,这也给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个措手不及。

  作为和世界银行比肩的全球金融领域的两大治理机构之一,尤其是IMF在最近全球经济治理结构改革中的地位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援救中的突出作用,使得IMF新任总裁人选问题实际上事关新兴国家崛起背景下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治理改革问题。因此,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展开了复杂的多方博弈。

  作为惯例,IMF总裁60多年来一直由欧洲人担任,正如世界银行行长一直是美国人一样。因此,卡恩事发后,反应最快的是欧洲,在罕见的10余天内一致推出法国财长拉加德作为候选人,并强调在当下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之际,她是最佳选择。同属发达国家的美国出于抵御新兴国家挑战、自身继续坐持世界银行头把交椅和长期利益的考量,无疑也会首肯。发达国家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表现出了相当的一致。

  反观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要求继续自卡恩开始的IMF改革,在已经扩大6%的投票份额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投票权。这充分反映世界经济格局中发达和发展中国家此消彼长的现状。在5月24日金砖五国IMF执行董事联合声明上,尤其强调IMF总裁遴选中废除须是欧洲人的惯例。但是,由于相互间政治体制、社会理念、发展阶段和模式等存在着很多差异,又有各自独有的利益所在,相互间既是合作伙伴又是竞争对手,大家彼此心知肚明:要彻底改变欧美对包括IMF在内的国际治理机构的控制局面,时机远未成熟。

  就IMF决策来看,美国和欧洲国家就分别掌握16.7%和36%的投票份额,其所力推的拉加德基本胜券在握。因此,各国实际上都乘着拉加德的拉票之旅,退而求其次,了解未来IMF掌门人的想法,并尽可能让其当选后能投桃报李。因此,尽管巴西、印度和中国均未公开支持拉加德,但都强调标准应该是“公开、透明和择优”。这意味着各国实际上并不反对淡化了欧洲身份的能人拉加德。

  就中国而言,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当然需要了解和沟通未来IMF掌门人的思路和想法,包括其对中国汇率机制的看法,落实其是否愿意继续卡恩的改革,给予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国家更多的投票权和发言权。

  同时,目前中国国家实力上升,如能寻求中国人朱民问鼎IMF副总裁一职,既可安抚发展中国家,也完全符合中国的利益。

  当然鉴于美国拥有17%的举足轻重的选票等事实,朱民上位与否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与发达国家的尤其是美国的态度。IMF改革还远未达标。

  作者系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