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王炜瀚 :成品油定价权下放无异于与虎谋皮

2011年06月17日 23:29 来源:华夏时报

  王炜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常务秘书长

  6月3日,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改委《关于2011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意见》中,积极推进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要求,无疑是绝对正确的。但是,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内涵不能被随意解读,任意歪曲。特别是,在目前的石油市场结构下,应谨防以市场化改革之名行反市场化的倒退之实。而日前将成品油定价权下放三大油企的传闻无法不令人毛骨悚然。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

  内涵必须澄清

  现行“原油加成本”成品油定价机制的病态分裂与生俱来。原油成本部分参照国际价格,是国际标准,但加工成本部分由国内厂商认定,是垄断企业标准。

  根据这样的机制定价,即便原油成本部分同国际原油市场价格完全联动,但石油企业的炼油成本却不必受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的约束,国内成品油的最终价格不能反映国际成品油市场的价格水平,国内市场也就无法享受到利用国际市场本该可以获得的炼油高效率。所以说,目前存在的“非市场化”问题并非在于所谓原油部分的变动同国际市场的联动不够紧密,“非市场化”的本质是炼油成本部分由于缺乏有效竞争和监管而虚高。

  “原油加成本”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本质是以原油成本(国际)市场化为幌子的“片面(国际)市场化”、“伪(国际)市场化”的垄断定价。中国当前成品油价格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或者说市场化的正确内涵,应当是国内成品油(去税“裸”)价格的国际市场化,消费者支付给垄断油企的“炼油成本”应当受到国际市场的约束。否则,市场现实只能是现在这样的持续高价。

  除了“伪(国际)市场化”观点具有误导性,应予以澄清之外,垄断势力一直以来鼓吹的,根据国内紧张的供求关系决定国内市场价格的“庸俗(国内)市场化”观点,也具有危害性。尽管对于时常出现的“油荒”,消费者和垄断油企各执一词,但是,对于具有初级经济学知识或者基本常识与逻辑的人来说,接受“庸俗(国内)市场化”的观点,就等于认同“油荒”支持涨价的逻辑。因此,还需提防这种“庸俗(国内)市场化”的言论将市场化庸俗化为涨价,亵渎市场化改革。

  成品油市场缺乏竞争的

  垄断现状不容否认

  众所周知,批发环节的供应紧张直接导致了终端市场的短缺。那么,批发环节又何以短缺呢?我们不妨回顾成品油批发环节的制度变迁。

  1999年,根据“38号”文件“实行成品油(由两大集团)集中批发”的政策精神,“637号”文件确定了“集中批发”的目标。紧接着,2001年的“72号”文件对“集中批发”进行了再次强调。根据2001年的入世承诺,2006年12月11日中国将开放成品油批发市场。就在2006年12月4日,《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取代了2004年的“暂行办法”,并在“暂行办法”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成品油批发企业的准入门槛。除了注册资本、成品油库容和水运码头吨位方面显著提高或明确了要求之外,供应渠道方面也做出了严格苛刻的要求,使得不但“小炼厂”无法进入批发环节,就连“大炼厂”和具有成品油进口资格的企业,即便满足了注册资本、库容和码头吨位的要求,也未必能获得批发资格。所有不能获得批发资格的成品油,只能交两大集团批发。2007年8月《反垄断法》终于出台,于2008年8月1日生效。在2008年3月3日,“602号”文件又提出两大集团要“加快推进对民营批发企业的重组”。批发环节市场集中度就是在这样的历史事件和巧合中逐渐提高了。

  细心的人们或许还注意到,2006年《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中申请批发企业资格的各种要求,后来体现在2007年12月8日商务部颁发的《成品油批发企业管理技术规范》和《成品油仓储企业管理技术规范》两个文件中,二者均由中石化集团起草。或许正因如此,世人认为,现行垄断格局是利益集团影响政策的产物,“油荒”皆为编导出来的大片。所有这些往日的制度安排至少都同“新旧36条”和《反垄断法》精神严重背离,垄断现状不可否认。

  有效竞争和政府规制缺一不可,更不能同时缺位

  进行市场化改革,目的是追求社会整体的福利,提高效率,促进公平。而回避国际市场的效率标准,无益于效率;垄断高价,更有违公平。因此,必须引入有效竞争。竞争是市场化改革的精髓。

  有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提到以下事实,即世界原油市场和各国的成品油市场都非经济学教科书中的竞争性结构。然而,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市场不具有“可竞争性”,或者排斥竞争具有合理性。垄断可以作为竞争的结果而存在,而一旦存在,仍需要面对竞争的挑战和政府的规制。这一观点早已为专业人士普遍接受。

  由于石油行业自身的特点,竞争的结果趋于垄断确是事实。正因如此,在任何时点上,都有垄断势力倚强凌弱的可能。对此,政府需要以适时的规制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消费者,而不是职能错位,去保护垄断。在石油行业,缺乏政府规制的竞争或因垄断势力的强大而受到扼杀,最终丧失竞争;而缺失有效竞争的政府规制又会偏离竞争能够实现的效率标准,导致政府规制的苍白失效。有效竞争和政府规制不但缺一不可,而且更不能同时缺位。

  因此,政策上,一方面,制度设计应当引入国际成品油市场价格的约束,并切实引入市场竞争以制衡垄断势力;另一方面,在现行垄断格局下,政府应坚守限制垄断势力的职责底线。应该下放的,是两大集团以外的炼油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的权利,是两大集团以外的炼油企业顺利进入批发市场的权利,是成品油的进口权利和所有成品油进口企业进入批发市场的权利,唯独不是让垄断企业获得成品油定价的权利。

  成品油价格市场化改革的真正方向不容动摇,政策上应通过放开市场准入引入竞争,使国内成品油价“去税裸”盯住国际市场,全社会需要时刻警惕并坚决抵制“伪(国际)市场化”和“庸俗(国内)市场化”观点言论的危害。一直以来,纵容垄断已然养虎为患。当下,若下放定价权绝无异于与虎谋皮。

  “欺诈门”会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吗?

  最近短短3个月内,已有24家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曝出财务问题,有19家被停牌或摘牌。

  有外媒称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积攒了十年的声誉就在这三个月中毁于一旦。

  也有人质疑这些被国际各大金融机构层层包装,一步步推上美国股市的中国公司,却同时集体暴露出如此明显的财务问题是否另有内情呢?

  这究竟是一场针对中国公司蓄意为之的阴谋,还是相关各方利用监管真空造假的必然后果?

  “欺诈门”会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吗?

  6月17日央视财经频道《对手》栏目21:55播出《“欺诈门”会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吗?》,节目中红方阵营由《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何越、投资者代表股民老张组成。蓝方阵营由东方富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玮、纽约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王宇龙、美股网总编梁剑组成。他们就“中国企业海外被摘牌是欺诈的代价还是遭人算计?”、“欺诈门会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吗?”、“国内有可能监管海外上市的公司吗?”等三个辩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主持人王凯:曾几何时,当一个中国的企业在海外上市,尤其是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敲响了纽交所的钟声,很多人也觉得这样的公司一定是企业中的佼佼者,企业中的幸运儿,但是5月份风云突变,那么多中国在海外上市的企业遭遇滑铁卢,或是停牌,或是退市,或是摘牌等等,到底是因为什么?是因为长期的欺诈,长期的假象终于东窗事发了?还是我们被算计了,我们是否应该对海外上市的企业加强监管呢?

  一辩:中国企业海外被摘牌是欺诈的代价还是遭人算计?

  何刚:诚信为本,欺诈必败,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陈玮:遭人算计,拨开云雾,看到人本质,美国中介机构在里边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何刚:我们要看到这些公司如果确实涉嫌财务造假或者财务数据不实,我认为主因还在这些公司本身,如果一家上市公司本身不允许或者拒绝造假,那么无论中介机构、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怎么帮他,这件事情也出不来。所以我们要反思中国上市公司在基本诚信和财务数据上有没有值得检讨的地方,走向全球市场经济过程当中,中国企业不能解决最终问题就会被市场所抛弃。

  陈玮: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如果我们做的不好一定会被别人阻击,这一点首先给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上市敲响一个警钟,在没有准备好之前,不了解资本市场之前不要急于上市。

  主持人:陈先生我还得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造假也许会有很多,但是这个造假的过程和企业成长的过程一样,是陆陆续续的,肯定不可能齐头并进,但最近突然发现5月份之后忽然这20多家中国企业遭到了做空机制的影响,或者遭到了媒体各方面的指责,为什么会在这么集中的时间段出现这个问题?

  陈玮:王凯问的这个问题非常好。我们一定要反想,难道中国企业现在还有这个问题吗?我们要想到美国大环境,原来的宽松货币政策现在正在收紧,也就是本身资产匮乏以后,美国股票又相对下跌,他们一定作为资本需要寻找新的盈利点,当然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时候它看到中国,看到中国某些方面出现问题,所以盯着不放,中国所谓诚信问题出现,这个问题本身被放大镜放大了。

  二辩:欺诈门会让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受阻吗?

  何越:扭转诚信危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是不可能,但将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王宇龙:现在这种现象,它不意味着到了美国资本市场融不来资,问题是你带没带问题去,如果你是很干净的,你是很真实的,就能达到融资的目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跟大家讲的,中国的企业准备好了吗,你还有没有问题;你如果准备很充分,你如果不带着问题,你一定有你自己的选择,在美国资本市场这样一个成熟、最活跃的资本市场一定能受到诸多投资机构的追捧。

  何越:金子总是金子,永远会发光,但金子上蒙了很多沙尘之后要花多少工夫去清理这个沙尘,要多长时间才能看到。我们看中国公司到海外上市已经面临一些比较困难的地方,让对方了解你的业务的构成,去了解你,因为他们特别是私人的投资者,不会有直接的一个看法,特别是现在整个股票市场不光是中国公司,美国公司也是一样,所谓的表现都很低迷的时候,很多个人的投资者都会返璞归真,都会选风险性比较低的股票。

  王宇龙:这种现象的发生,现在其影响力非常大,已经出了问题的公司是很尴尬的,要依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美国的基金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美国的投资机构不愿意看到这种现象。所以,中国优质企业想在美国上市一定要准备好,所谓的准备好我并不赞同不会讲英文就不可以去上市了,两个国家的法律机制是不一样的,合同的版本、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

  王宇龙:对,不要因为现在的状况,优质企业想在美国上市望而止步,要满怀信心,但一定要准备好。

  三辩:国内有可能监管海外上市的公司吗?

  梁剑:首先,监管其实是有的,但主要是市场监管,现在市场监管是在生效的,造假公司或者生产造假的公司股价被暴跌,甚至有的被摘牌,管理层信誉破产,这已经是市场监管,第二,很多公司在中国违反中国法律,交给工商税务的报表如果没有问题那凭什么监管,总有依据才行。第三,就算他想去管,他们能管好吗?所以我还是希望依靠市场监管。

  主持人:国内有可能监管海外上市公司吗?管得着吗,该不该管?

  股民老张:越是这种公司越该管,而且也能管,首先我管不了你,你先把你的身份明确了,到底是开卖的公司,还是中国的公司,还是美国公司,如果是美国公司,你用卖的方式是中国公司可以监管你,如果你声称不是中国公司,对不起你别在中国大陆做买卖,你可以到开卖市场做营销。

  梁剑:老张混淆了一个概念,这个公司不是内资和外资的原因,有历史原因结构,上市主体是海外公司,在国内经营的公司是国内公司,很多公司,交的报表、税务的报表没有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