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障房建设要防止沦为政绩秀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2-13 17:46 来源: 燕赵都市报

  志灵

  武汉市汉口区面积最大的经济适用房项目紫润明园曝出多处地基下陷、墙面开裂、楼房漏水等问题,被称之为“楼脆脆”、“楼裂裂”。但就这样一个“问题项目”不仅顺利通过质检、消防、特种设备检测、环保、规划等多个部门的层层验收,获得了武汉市建筑工程黄鹤奖银奖、武汉市结构优质工程,还头顶“保障房项目建设样板工地”的光环,供其他建设单位观摩学习。(12月11日《中国经营报》)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在保障房质量出现如此尴尬的同时,今年武汉保障房建设却交出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单”。据武汉市房管局对外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0月底,武汉保障性安居工作目标已完成120830套(户),超额完成118482套(户)的全年目标。这样的对比说明,如果没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作为前提,那么即便保障房建设的数量多么“光鲜亮丽”,也只是“政绩秀”,并不代表民生真正的改善。

  但凡关系重大的民生问题,一个共同的特点是,需要公共财政进行巨额投入,但其效果并不可能立竿见影。如果在资金有限的条件下,还要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以牺牲质量为代价来换数量。

  据可以查询到的数据显示,今年武汉市本级财政已通过财政预算和中央投资补助安排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资金24.49亿元,通过地方债融资5.95亿元,两项合计30.44亿元,以这么多的资金建设12万套保障房,平均下来一套保障房的投入是约2.5万元。这样的投入水平说明,即便按照一套保障房50平方米的低标准计算,一平方米的造价仅为500元。

  500元/平方米的造价,即便保证全部用在建造房屋上也很难不让人对房屋质量产生担忧。由于参建保障房的开发商不是公益组织,其在建设过程中,为了获取必要的利润,自然要按照自己所能得到的工程造价来使用建筑材料,保障房由此出现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对于保障房建设的问题,早在3年建设3600万套的目标提出时,有学者就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揭示了保障房建设所需资金和资金投入之间的巨大缺口——— 建1000万套保障房大概需要1万亿元,可在2011年的预算安排中,住房保障支出仅为1292.66亿元。可以说,今日一些地方反复出现的保障房质量问题,是在资金投入严重缺位下,必须追求数量产出所造成的恶果。

  保障房建设是民生工程,而民生工程需要真金白银的投入。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资金投入,那么目标再宏大,其结果就有可能适得其反。武汉出现的“样板保障房问题多多”的现象,绝对不是孤例,而是当下保障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即在一些地方,保障房的建设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完成自上而下的政绩指标,而不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普通老百姓的民生需求。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