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避免PM2.5数据从算术变魔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11 10:03 来源: 法治周末

  避免PM2.5数据从“算术”变“魔术”

  PM2.5不过是一个科学数据,再有用,也要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用它

  侯佳儒

  2011年11月14日,江苏省南京市气象局官方微博(http://weibo.com)首次公布当地PM2.5超标,12月4日美国驻华使馆发布北京的PM2.5“爆表”;12月6日国家环保部向公众征求PM2.5的相关意见;12月31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国标。2012年1月5日,北京市环保局发布消息称,将于2012年1月23日开始公布综合观测实验室的PM2.5研究性监测数据,供市民参考。至此,一夜引发全民关注的“PM2.5”经千呼万唤,在农历龙年岁首将撩开面纱,与公众见面。

  回顾整个PM2.5事件,表面上有三个问题是争议的焦点:PM2.5监测是否可能?PM2.5监测数据是否应予公开?PM2.5是否应该纳入国家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现在可以知道,对于PM2.5的监测,技术上并没有障碍,目前的中国也“不差钱”,在面临PM2.5这样严重危及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上,有些官员之所以支支吾吾、犹抱琵琶半遮面,遮掩的不过是自己假环保之名求经济发展之实的小算盘。

  关于PM2.5监测数据是否应该公开,这个问题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范围,涉及到公民环境知情权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PM2.5的国家标准,PM2.5监测数据政府是用来“仅供研究”、自娱自乐,还是开诚布公昭示天下,这取决于官员的道德良知和责任意识,但如果有了国家标准,公布PM2.5是政府的义务,反过来就是公众的权利,这种刚性标准再配备上相应奖罚机制,才真正可能使我们的清洁空气制度不再藏污纳垢、留雾存霾。

  至于PM2.5是否应该纳入国家空气质量评价体系,这个问题较为复杂。目前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国标,这实际上是为我国空气污染防治设立了新的基准线。要求监测PM2.5并将数据公开是一个问题,为PM2.5设立最低基准线是另外一回事。PM2.5国家标准的提出,实际上会为我国环境保护政策订立新的标杆,会触及我国经济转型模式、发展战略等深层次的问题。无论怎么说,面对事关民众身家性命这等大事的决策上,我们的地方政府再崇拜经济发展,也应该首先确保民众健康,这样才能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持续。

  好的消息是,环保部计划将PM2.5纳入国标、地方政府都积极表态要主动公布PM2.5监测数据。这些做法对于我们治理PM2.5,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无论PM2.5是否纳入国标,它受到关注、进入公众和政府的视野,都意味着我们的空气污染治理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PM10到PM2.5不能说仅仅是一个“量”的突破,它标志着对空气污染防治的理解和决策,要有一个“质”上的转变和飞跃。

  其次,PM2.5的提出,将督促地方政府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实打实做事。如果PM2.5纳入国标,个别地方政府官员将面对巨大的法律责任、政治责任的压力,不得不积极改善环境,无法继续做表面文章;PM2.5即使不纳入国标,地方政府官员也不能志得意满,居功自傲,PM2.5是个警示牌,时时提醒还有巨大的差距。

  其三,PM2.5监测数据公开,有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为公众参与环境治理创造条件。

  需要认清的是,PM2.5不过是一个科学数据,再有用,也要取决于我们怎么去用它。即使PM2.5设立国标,徒法无以自行,还要看我们的执法者如何执法。如果看到我们大多数的环境立法都成了“稻草人”,PM2.5即使设立国标,我们也不会马上就有了新鲜空气和蔚蓝天空。我们需要PM2.5国标,我们更需要有责任感、做实事、真正视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法者队伍。否则,我们可能就会看到PM2.5监测的数据从“算术”变成“魔术”,看到继续有人“指霾为雾”。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环境法所副教授)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