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稳增长应避免太过急躁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29 16:48 来源: 燕赵都市报“稳增长”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一定要走出“扩大投资—投资过热—收缩投资—经济疲软—扩大投资”的重复循环。
新一轮投资热潮正在迅速掀起。5月23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提出,要把“稳增长”放在更重要位置,并决定立刻启动一批事关全局、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此政策激励下,对各地重大投资项目握有审批权的国家发改委再度门庭若市,据悉,发改委近期一天就审批了100多个项目,相当于5月份前20天的总和。
此轮投资热潮是在今年4月份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骤然热起来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经济数据显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投资、消费、出口的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今年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2%,创下2003年以来的最低值。与这些经济数据下滑一起出现的,是国家财税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仅为6.9%,增幅同比滑落20.3%,其中税收同比增长更是降低到了2.6%的水平,增幅同比也出现了23.3%的下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增长疲软的势头。
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这一态势,应该说政府是有所准备的。就国际市场来说,持续多年的金融危机看不到终结的希望,这对我国对外贸易构成了直接而且长期的消极作用,因此,国家已经将经济增长的着力点转移到了国内,特别是用振兴内需来拉动经济。就国内市场来说,为了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国家开始改变以往粗放式单纯追求GDP增长的经济增长模式,而是以提高民生福祉为目标,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以民众收入大幅度提高为依归的经济增长模式。但是,内外市场的这种变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奏效,经济指标在一段时间内的下滑几乎是必然的。因此,在今年国务院向全国人大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GDP年度增长目标已经调低为7.5%,这表明政府对此是有预见性的。
但是,当经济指标下滑从原来的预计变为事实时,政府面临一个严峻考验。从现在表现出的情况来看,政府对经济指标下滑仍然难以适应,仍然习惯性地使用起了以投资来拉动经济的旧有手段。这使我们很容易想起2008年金融危机时推出的4万亿投资大单。这个巨大的投资计划在当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较早地走出了金融危机的阴影。但是,随之而出现的却是物价上升,通货膨胀加剧,政府投入了很大精力,直到目前才有所缓解。因此,当再一次习惯性地重新使用以投资来拉动经济这一模式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走上这条老路,特别要防范在扩大投资的冲动下引起的通货膨胀威胁卷土重来。
投资的开展,确实能够对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但是,投资增长并不是经济运行的最终目标,如果只是为了拉动经济而投资,这种投资很可能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而造成资源闲置,从而对后续的经济发展造成拖累。在此次出现的投资热潮中,有报道称西部地区很多城市的机场建设已经立项,有的已经获得发改委批复同意,但是,如果这些城市没有足够的空中客源,这些新建机场的命运可想而知,在以往的投资热潮中,因为盲目建设而造成浪费的机场并不少见。
经济增速减缓,正在现实地考验着政府的经济调控思路。面对目前出现的经济疲软局面,政府应该保持足够的冷静,而不能太过急躁。“稳增长”是我们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一定要走出“扩大投资—投资过热—收缩投资—经济疲软—扩大投资”的重复循环,要保证这种投资是高质量的,是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而不单单是为了让经济数据能够提高几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