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A股77家最佳成本管理公司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18 22:15 来源: 投资者报

  《投资者报》分析员 黄凤清

  上市公司实现高利润的秘诀之一在于有效的成本管理。收入规模相同的两家公司,谁的盈利能力强?毫无疑问,成本管控能力强的公司利润会更高。

  今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上涨导致不少公司业绩下滑,这成为上市公司面临的一大问题。在此环境下,能有效地控制成本和费用便显得尤为重要。我们认为,衡量一家上市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一方面需要观察其营业成本的管理,另一方面则主要是看它对人力成本的控制。

  因此,从营业成本和人力成本两方面考量,《投资者报》数据部对具有可比数据的2060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2008年以来的成本管理情况进行了分析。按照77个申万二级行业,筛选出了每个行业中成本管理的冠军。我们还发现,这些成本管理冠军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利润增长能力也较强。

  此外,我们还筛选出2008年以后上市公司中的18家“明日之星”,由于数据不可比因素,它们没有入选本次最佳成本管理公司榜单。但是,根据已有的数据表现,它们未来有望成为行业中的成本管理冠军。

  九成公司营业成本率高于50%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的成本,往往在公司的全部成本中占据很大比例。因此,管理好营业成本对公司的经营而言十分重要。

  营业成本并非固定不变,而是与公司的销售收入相匹配,通常会随着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增加。

  不同的公司、同一公司在不同阶段的营业成本不能直接比较,因此在分析公司的营业成本时,不能以营业成本的数额大小作为衡量指标,而应将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两者综合考虑。

  因此,我们采取营业成本率这一指标来分析上市公司对于营业成本的管理能力。营业成本率是指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反映每一块钱营业收入中有多少是营业成本,同样也方便行业公司之间的比较。计算方式决定了营业成本率与毛利率呈反向变动,也就是说,营业成本率越小,毛利率越高。

  如果一家公司在所属行业中的营业成本率相对较低,那我们可以认为这家公司在营业成本的管理方面表现良好。

  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下,上半年超半数上市公司的营业成本率较去年同期上升。具体来看,在具有可比数据的上市公司中,58%的公司上半年营业成本率高于去年,其中6%的公司上升10个百分点以上。

  当然,今年上半年的数据会受到短期因素的影响,并不能说明一家公司真实的成本管理能力。所以,我们将研究时间延长,对具有可比数据的2060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从2008年以来的营业成本率进行综合考虑。分别给予2008年、2009年、2010年以及2011年上半年的营业成本率20%、20%、30%、30%的权重,然后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各公司的综合营业成本率。之所以给予后两者更大的权重,考虑的是其更能反映当前的情况。

  结果显示,近九成公司的综合营业成本率超过了50%,也就是说营业成本占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

  我们对77个申万二级行业的平均综合营业成本率进行了统计,贸易行业的平均综合营业成本率最高,达到91.73%。这是由贸易行业的属性决定的,因为贸易行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且需要较大的流通量,营业成本较高,因此赚取的利润较为微薄。

  而平均综合营业成本率最低的是高速公路行业,对应的数值是38.68%,这是由于高速公路行业高毛利率的特性,让其营业成本相对于营业收入来说较低。

  去年《投资者报》就是根据综合营业成本率选出的各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详见《投资者报》总第129期《A股最佳成本管理公司》一文),今年那些公司仍然在这项指标上的表现较好,普遍位于所在行业中前三甲。

  两成公司人均管理费用下降

  衡量一家公司的成本管理能力,除了看其在生产成本上的管理成果外,还要看其在人力成本上的控制。而诸如职工工资、福利费用等人力成本通常列入管理费用,因此我们今年将人均管理费用,作为分析上市公司成本管理的另外一项指标。

  若将每个行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行业间的人均管理费用有着巨大的差异。2010年,公交行业的人均管理费用最低,只有1.29万元,其后依次是纺织、餐饮、服装等行业。人均管理费用最高的是包装印刷行业,达到25.14万元,是公交行业的19.5倍。石油化工、园区开发、石油开采这3个行业也在人均10万元以上。

  而且,人均管理费用在不同的地区也有差异。宁夏回族自治区上市公司的人均管理费用最低,为3万元,其次是河南、福建等省份;人均管理费用最高的三个地区分别是上海、天津和北京,均在8万~10万元之间。

  可见,影响人均管理费用的因素较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都会导致人均管理费用产生差异,因此上市公司之间的人均管理费用绝对数额不具有可比性。我们认为,要比较公司之间的人力成本管理能力,可以将其人均管理费用多年来的复合增长率进行对比,复合增长率越低表示人均管理费用越稳定甚至有所压缩,也就是说管理费用控制得较好。

  所以,我们计算了上述2060家公司过去三年的人均管理费用的复合增长率。有22%的公司复合增长率为负值,其中包括新海宜、江西长运、创业环保、神农大丰等公司,数据显示过去三年这些公司的人均管理费用下降。机场、通信运营、水务、航空运输、酒店以及餐饮等6个行业中有半数以上的公司人均管理费用出现下降,其中餐饮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平均值最小,为-14%。

  另外,有六成公司人均管理费用的复合增长率在30%以内,而在30%以上的公司大约有350家,其中人均管理费用复合增长超过80%的公司有52家。

  77个成本管理冠军

  在综合考虑营业成本率及人均管理费用这两个方面后,我们为投资者从77个申万二级行业中筛选出77个成本管理上的冠军公司。

  我们将综合营业成本率及人均管理费用复合增长率按行业分别由低至高排序,选出二者排名均靠前的公司,作为各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

  在筛选的过程中,考虑到部分公司在2008年以来实施了资产重组、主营变更等,导致其间数据具有不可比性,因此这些公司不在我们的筛选之列。此外,部分2008年以后上市的公司数据不全,这样的公司我们另作分析。

  最终的结果是,壹桥苗业、冠昊生物、大北农、张裕A、丽江旅游等77家公司入选今年《投资者报》的成本管理冠军。我们还发现,这77家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高于行业乃至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多数公司2008年以来的销售净利率高于行业水平,如显示器件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莱宝高科,2008年~2010年度以及今年上半年的净利率分别为39.86%、28.36%、39.68%以及42.16%,分别高于行业水平47个百分点、52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专用设备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是尤洛卡,在上述四个财报中净利率分别高于行业水平50个百分点、48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以及33个百分点。计算机应用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是数字政通,该公司在上述四个财报中净利率较行业水平分别高出43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39个百分点以及27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77家冠军公司2008年以来的平均净利率分别为16.71%、18.28%、18.61%以及17.32%,而A股上市公司整体水平分别只有8.01%、9.8%、10.07%以及10.2%。

  这些公司在成长性上也有一定的优势。77家冠军公司2008年~2010年度以及2011年上半年的归属母公司平均净利润增速为48%、42.84%、47.76以及50.97%,均高于A股上市公司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印证了成本管理能力强的公司盈利能力更强,成长性也会更胜一筹。因此,选择营业成本率较低、人均管理费用较稳定的公司,从某种程度上也就是选择了业绩较好的公司。

  18家“明日之星”公司

  需要指出的是,部分2008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因为数据不完整,我们只能计算其人均管理费用最近两年的复合增长率甚至是最近一年的增长率,并不符合我们的筛选标准。但是,如果从已有的数据来看,其中部分公司或许是成本管理上的“明日之星”。

  他们如果根据已有数据计算的综合排名甚至高于当前的冠军,只是由于数据不全所以不能入选。这样的公司共有18家,分别是湘鄂情、理工监测、电科院、科大智能、中能电气、星期六、硅宝科技、国电清新、聚龙股份、格林美、正海磁材、江粉磁材、海宁皮城、豪迈科技、世纪华通、比亚迪、百润股份以及乐普医疗。

  如电气设备类公司理工监测,2008年以来的综合营业成本率为34.63%,在行业内位居第二。2010年人均管理费用增幅为-19.22%,居行业第三位。排名均高于该行业的成本管理冠军荣信股份。

  这些公司如果在今后能保持当前成本管理的势头,未来有望成为行业中的成本管理冠军公司,同样值得投资者关注。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