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保障房开工率遭质疑 地方统计数据被指浑水摸鱼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23:02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杨仕省 北京报道

  为督促余下任务的开工,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于7月29日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在8月10日前报送2011年保障房投资需求与资金筹措情况。

  住建部最新发布的全国保障房开工率显示,从5月底的34%飙至6月底的56.6%,短短一个月后如此高的开工率普遍遭到业界质疑。

  “开工率到底是指新增开工未建的保障房项目,还是包括已经开工在建的保障房项目,国务院和住建部一直未明确详细说明。”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反问《华夏时报》记者,为什么不讲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中的完工率,岂不是更清楚?

  突击开工?

  保障房开工率新高遭遇“突击”质疑,并非空穴来风。实际上,该数据住建部至今也未公开,其出处只是来自住建部一位副司长近期的讲话。

  针对56.6%有注水嫌疑的说法,住建部副部长齐骥近日做出回应表示,开工率短期内大幅上涨,源于“前期相关手续完成、气候适宜集中开工、资金到位”等三大因素。

  不过记者对比6月末全国对外发布保障房开工率的24个省份数据发现,各地保障房开工率存在巨大落差。

  上半年,陕西保障房开工率达到105.4%,为全国第一,然后是辽宁和新疆,开工率均超过了90%。情况乐观的地方还很多,如衡水保障房开工率99.3%、成都90%、福州87.9%。

  “一个月之内,开工率由34%到56.6%,的确让人质疑地方政府担心遭问责或被约谈,把企业自建单身公寓、回迁房、安置房、小产权房,甚至把历史保障房数据统计在内,蒙混过关。”8月3日,谢逸枫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按常理,保障房项目从立项到开工的关键流程路线时间需要236天,从申办《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及规划设计条件到基坑开工191天,也至少超过6个月。

  开工率高于全国水平遭遇质疑,也是因为低水平地区的存在。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广州保障房最新开工率是50.5%,而上半年开工率仅为40.7%,比全国平均开工率低一成。而截止到7月10日,整个广东省完成保障房任务的52%,同样低于上半年全国56.6%的均值。

  低于全国平均开工率的不止广东省,在已经公开数据的省份当中河南省表现比较突出。截至6月底,河南保障房建设开工率为47%,其中平顶山35.4%、新乡31.07%、开封28.05%。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据报道,上半年,湖南有10个县(市)保障房的开工率为零,榜上有名的包括:常宁市、祁阳县等。

  不过,中国房地产协会一位副会长对此表示:“尽管这些省市的开工率仍不尽如人意,但真实性更可靠。”

  与此同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质疑很多地方保障房统计口径与住建部公布的相差甚远,不排除有注水嫌疑。“全国的数据是各地上报汇总的,如果全国总的开工率都有水分,各地的更是如此。”高级经济学家顾海波如是说。

  自建发力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因为今年沉重的保障房开工任务,让一度处于灰色状态下的自建房,堂而皇之地“阳光化”。

  据记者调查,鼓励自建保障房的省份不在少数。今年1月,陕西省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无论有无自有土地,均可参与保障房建设。“建好的房子首先要解决单位职工居住问题,剩下的房子统筹分配给其他市民,产权归建设单位所有。”陕西有关方面在政策中这样表述道。

  为完成40万套保障房指标的“压力”,4月下旬,山西省出台政策,规定“允许各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土地,在依法变更为住宅用地用途后建设保障房,解决职工住房困难问题”。

  “给企事业单位自建保障房松绑,是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落实保障房建设用地的一大创新举措。”山西省住建厅保障处处长梁晓军表示,山西自建房以一些大型厂矿企业为主。

  记者注意到,两会期间,北京住建委也曾有过类似的声音: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利用自有国有土地建设公租房,鼓励园区建设公租房向职工出租。不过,至今尚无具体细则出台。

  即便如此,据记者了解,北京约三分之二的央企、地方国企都有自建保障住房的计划,此前它们曾普遍集资建房或建单位福利房,尤其是有大院或者老宿舍区的机关,通过拆建或者改建宿舍以旧换新。

  实际上,借保障房名义搞自建房在北京已不是秘密。此前,本报曾报道的中铁建等央企以及清华、北大等高校,借保障房旗号搞自建房,坊间多有争议。记者还从北京市规划委获悉:今后北京农民自建房必须按照规划进行。“自建房在城郊接合部的居多,全市近4000个行政村,目前已编制完成了3955个村的村庄规划。”北京规划委一位官员说。

  数字游戏?

  保障房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为了不被问责,地方将各类自建房悉数列到保障房之内。这种做法让保障房的定义遭受非议。

  其实一直以来,保障房的概念就不清晰,是包括企业事业单位建的福利房,甚至是小产权房,还是仅仅指两限房、经适房、廉价房、公租房、回迁房,并不明晰。根据中央对保障房的解释,保障房包括大棚户区改造、拆迁和可销售的经适房、两限房及租赁房,如廉租房、公租房。而据记者了解,各地政府列入保障房的范围与定义不同。比如,北京市为6种,最多的地区有8到10种。

  “地方政府乐于混水摸鱼,把一些不属于保障房的数据统计在内。”顾海波说,有的地方甚至在土地上搭个架子放挂鞭炮,就统计到开工率中去。如果地方政府盲目扩大保障房的统计范围,保障房建设很可能沦为数字游戏,此前计划的通过保障房建设达到调控楼市的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

  北京中原地产三级市场部研究总监张大伟认为:“即便是完全按照住建部的口径走,也有很多保障房并非公开配租配售。如果再出现数据注水,最终没有多少保障房能够到老百姓手上。”

  此前,住建部副部长齐骥公布今年1000万套保障房开工的计划中阐明,真正意义上的保障房仅包括经适房、两限房、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和公租房。但问题是,地方的保障房统计口径与住建部公布的相差甚远,住建部不得不下发通知称,9月将召集其他部门集中督察保障房的进展。“11月底前开工1000万套的任务,有望全面实现。”齐骥称。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