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银监会将按季度监管平台贷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05 23:02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钱秋君 北京报道

  历史重演?有消息称,银监会拟于6月至9月期间处理多达4630亿美元的地方政府债务(约合人民币29956亿元)。做法是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并解除省级及市级政府机构出售债券的限制。

  同时中国中央政府将会介入偿还一部分贷款,国有银行(主要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也将介入承担部分损失。

  但银监会、财政部以及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均向《华夏时报》记者否认了上述方案。但可以明确的是,要“以降旧控新为目标管理平台贷”。北京银监局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

  重要的是,“按季度监管”是银监会出台的管理地方融资平台贷风险的最新办法。“各银监局分别于4月末、6月末、9月末和12月末前,按季度将检查报告以省为单位汇总,统一报送银监会。”北京市银监局相关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而多部委正在从不同角度密集调研、收集有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真实信息。

  有争议的“方案”

  事实上,先提出争议的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6月-9月只是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摸底,即使要清理,3个月时间也不可能完成。”

  随后的7月4日,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微博)表示,地方平台债务的清理工作仅刚刚开始,月初(7月)相关部门下发了文件,目前地方政府正积极与银行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而“剥离地方政府债务的方案将部分债务转入数间新设立的公司”,被业内评为有“历史重演”的意味。为实现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国务院曾组建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国有银行坏账。

  对此银监会相关负责人否认,并坦言目前还没有参与设立新的资产管理公司的想法。

  “当年处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的方式,是特殊时期的特殊做法,若如今再次采取相同方式解决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不良债务,而不是采取市场化做法,是一种倒退。”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微博)说。

  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认为,如果执行债务清理,在技术上也存在不少困难。在财务重组中,最大的障碍是如何分担责任与损失。就算确定了分担原则、承担方,到具体问题上还要“一事一议”,这也是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而针对银行将承担一些损失这一方式,某国有银行中层管理者向记者指出,这肯定不是银行乐于见到的一种方式,“还需要银行与监管层进一步谈判,不是短期内能解决的问题。”

  按季度监管

  尽管有关如何解决地方融资平台等地方债务风险的方案尚未浮出水面,但监管部门的摸底工作已经展开。

  某国有大行负责人透露,在其行收到的银监会指导中显示,“下一阶段,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牢牢把握住科学补正贷款合同,以及还本付息条款,同时补充合法有效抵质押物,切实根据现金流覆盖情况,按既定权重对平台贷款分类计提风险资本。”

  “按季度监管”是银监会出台的最新管理办法。

  北京市银监局相关人士提供给《华夏时报》记者的一份通知中提道,对平台贷款信息进行按季统计报送,确保数据统计的全口径、准确性和一致性,实现实时监测、分类管理、动态调整,为信贷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第一季度重点检查,截至2010年末平台贷款余额最大客户;第二季度则重点检查截至2011年3月末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贷款余额的最大客户。其中现金流是否为全覆盖、抵押担保是否合法有效都为考核重点。

  “这部分在月初刚刚落实。”上述人士坦言,而三季度工作重点则重点检查2011年上半年新增平台贷款的最大客户。其中包括,是否符合前述新增贷款准入条件;是否仍由地方政府担保;是否涉及各贷款行审批权限,是否已上收至总行等。

  “今年以来,对于地方融资平台,银监会一直在处理贷款存量与增量的问题。按照不同的权重,要求各金融机构进行拨备,重新设立条款、签订合同。重点就是风控。”

  第四季度是重点检查截至2011年9月末平台贷款整改变化最大的客户。

  对于银行,银监会要求建立“季度贷后管理机制”,按季考察撰写贷后管理报告,至少每半年实地深入检查一次,写出相应情况的半年管理报告,统一纳入平台名单管理信息系统。

  “谁签字谁负责”

  银监会的层层清查,让各银行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更加审慎。“提及新增平台贷,我们只对于银监会明确可以继续贷款的四类展开。”某国有大行人士坦言。

  所谓银监会明确的四类可以继续贷款的平台贷为:符合公路法、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办法、保障房项目、国务院审批的重大项目。“其余的,新增的一律不接,旧贷款也不能展期。一是考虑风险,二是现在银行额度紧张。”该人士说道。

  但对于旧贷款项目,有些项目资金并不是一次性发放给贷款方,而是“分批次投放,对于这种项目,银监会也有规定。”上述人士解释。

  根据银监会的规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能继续放款:一是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及信贷审慎管理规定;二是财务状况健全,资产负债率不高于80%;三是抵押担保合法、合规、足值。

  但问题是,由于地方债没有公开透明化,其资金流向、链条及使用效率也并不能有效监管。一旦出现风险,地方财政是否可以“兜底”没有监督保障。

  “事实上,对财政资金过分依赖、抵押品受土地价格波动加大,加上还款周期过长,这些问题都将在未来慢慢显露。”一位大行风险部门负责人私下也不认同情况有如此乐观。

  对此,通知中明确,对于因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不良的,按照“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肃追究贷款行行长(即三方签字中贷款方的签字人)及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在上半年监管部门摸底中,他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某国有大行风险部负责人坦言。比如目前平台贷抵押品绝大部分是土地,但问题是土地价格波动较大,不能准确地对未来价值实行准确评估,同时大部分抵押土地没有取得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等。“这些在未来都是风险。”上述人士坦言。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