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A股这个熊样

2011年06月07日 16:46 来源:法治周末

  盘子在不断做大,资金量则在不断缩小,A股市场已旱入骨髓。

  "等水"还是"造水",中国股市将何去何从

  法治周末记者 郭素凡

  漫漫熊市路,何时才能真正见底端午节前股市的小反弹,并没有止住股民们悲痛的心情。解套、割肉、出逃,成了股民们挂在嘴边的话题≈惧在于,股市跌得已经很深,但会不会更深

  “已经跌皮实了。”股民何涛面对记者的问题显出无奈的冷静,“放在那里炒长线吧。”

  从4月19日开始,中国A股市场充斥着各种利空消息,一个半月以来,A股暴跌,终于在6月初,大盘失守2700点。

  通胀无牛市

  “通胀无牛市。”方正证券分析师陈军说,“这是长久以来股市的规律。”

  而在目前的紧缩措施之下,中国正面临经济放缓与通胀走高的两难境地。

  “下半年中国的通胀压力依然很大,一些对通胀前高后低的判断恐怕为时太早。”中国银河证券高级经济学家苑德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瑞穗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认为,经济增速放缓是政府为了抑制通胀趋势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而实施的宏观调控的必然结果,而且本轮通胀具有全面性特征,因此,在“保增长”与“抗通胀”的两难选择之下,目前决策层更倾向于控制通胀走势,流动性收紧的政策仍会持续。

  这一判断也是众多业内专家的共识。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分析说,货币政策短期内非但不存在放松的基础,反而面临进一步收紧的可能性。

  “背后的逻辑是:货币政策从紧,银行都在紧缩银根,没有资金流入股市支持股价上涨。”陈军说。

  在紧缩货币政策背后,则是人们对实体经济的研判。

  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预览值为51.1,较4月下降0.7个百分点,创10个月以来新低。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实体经济的下滑露出端倪。

  “宏观经济环境至少不支持A股上涨。”陈军说。

  政策的影响依然主宰股市未来命运,易观国际分析师刘冠吾指出,房产股在中国股市中的权重大,上下游产业拉动关系大,包括水泥、建材、家电等等,但是到目前为止,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压没有收手迹象,不可避免地对股市产生不利影响。

  “中国经济处在转型中,就像人在做手术,只能休养生息,不要指望他茁壮成长了。”刘冠吾说。

  资金转战PE和VC

  “股市这个大池子里,现在存量资金有限,而且是套上动不了了,增量资金却迟迟无法输入进来,造成股市下跌。”苑德军说,“除去货币政策环境外,对投资者而言显而易见的是,中国股市没有赚钱效应,谁进谁赔、天天进天天赔,谁愿意把资金投入进来”

  实力稍雄厚的投资者已经用他们的脚投了票,转向其他投资渠道。

  “在股市和房地产投资并不看好的条件下,很多资金投向了黄金、古董等产品的炒作,或者进入民间放贷领域。”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指出。

  股市的低收益率,已经无法吸收到真正的有钱人,投资渠道的多样化让股市不再是唯一的主角。即使留在资本市场,资金也更多流向PE(私人股权投资基金)、VC(风险投资)这样的机构,从过去在二级市场炒股转为向二级市场提供股票。

  “PE、VC做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相比,冰火两重天。”刘冠吾说,“PE、VC获利丰厚,A股则在亏钱。”

  “通常的操作是,PE、VC向民企、政府寻找项目,帮助企业进行上市前的融资,谈好入股价格,并建立一个退出套现机制,待公司上市后以发行价退出。很多新股即使发行后股价下跌,也比PE、VC当初入股价格要高,所以PE、VC仍可获利。很多2008年开始投资的PE,3年后收益达到七八倍之多,这在二级市场难以想象。目前,很多银行都成立私人银行部门,帮助储户投资PE、VC,银行与PE的合作空前加强。”刘冠吾告诉《法治周末》记者。

  资金转战PE、VC,对股市造成的影响则是双方面的:一方面从二级市场抽离资金,加剧股市资金供给短缺;另一方面却转向一级市场,增加股票供给,也就增加了资金需求,加剧了股市“旱情”。

  股市抽水机

  尽管货币政策紧缩预期仍未见减弱,但股市迅速扩容却没有放缓的趋势。新股源源不断进入市场,个股再融资异常凶猛,国际板又要开闸……这些都迅速分抢A股市场的存量资金,令股市跌跌不休。

  “从2011年年初到5月份,每个月都有300亿元左右的IPO,虽然大盘股少,但创业板、中小板融资企业数量多,每个月都有15家以上企业IPO。”刘冠吾说。

  除了新股IPO的“大跃进”外,今年再融资狂潮对资金的需求也不容小觑。据统计,年内已经有160家公司发布了增发预案,预计募集资金4091亿元。接近去年全年增发预案中募集资金总额4931亿元。5月份以来,仍有21家上市公司公布增发方案,且全部采用定向增发方式,预计募集资金700亿元。

  “重叠上去让A股市场变得更糟的是,新股发行价太高、市盈率太高,IPO后却表现欠佳,没有真正持续的高增长能力支撑他们IPO的发行价,创业板、中小板股价下跌惨重,拉动整个A股下滑。”陈军指出。

  2009年创业板公司IPO市盈率一度飙升至上百倍,但2010年年报令市场大跌眼镜:总数209家创业板公司中,94家2010年营收增长率低于2009年,其中9家公司营收增长率大幅下降,平均降幅达72.21%,162家创业板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放缓。

  与此相伴的,则是股东频繁在二级市场套现,无疑令疲弱的市场雪上加霜。

  “很多股东大幅减持创业板公司股份,他们自己都不看好公司前景,怎么能指望外部投资者对公司不离不弃呢”刘冠吾说。

  “新股发行价高、发行频繁,再加上投资者制度、分红制度这些基本规范问题都还没解决好,股市就成了圈钱的市场。”苑德军评价。

  这时候,逃离反倒成了必然。

  当国际板推出的消息传出以后,股市在股民预期中跌入了更深的底部。在已经日渐稀薄的资金供给中,在股民对股市圈钱心有余悸的恐慌中,国际板成了不合时宜的一阵风。

  来源:[法治周末]责任编辑:[吕亚林]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滚动新闻其他文章

法治周末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