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跟财富无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8-18 00:00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作者: ■雪青
眼下,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的展厅里就布满了这些原本充斥于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各种物件和场景,这些物品的组合,就是艺术家宋冬的大型装置作品“穷人的智慧”。
“穷人的智慧”是个持续性项目,宋冬已花了6年的时间,从“物尽其用”延续到今天在尤伦斯的展出,在威尼斯双年展获得好评的“宋冬馆:大杂院”,也是这次新展“穷人的智慧”的一部分。
2005年“物尽其用”首次展出,那是宋冬与其母亲赵湘源的一次合作,展出的是赵湘源多年来本着物尽其用的原则所保留下来的生活物品:断掉的娃娃腿;各式各样的肥皂,有的甚至已经成了化石;不同时期的瓶子、锅碗瓢盆……“物尽其用”展现了中国一代人的人生哲学,这种哲学是与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的生产消费模式相违背的,但这种生活哲学却是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生存的先决条件。当时,在沉默的、繁杂不已的大量陈旧物品面前,不论在北京或韩国的光州,还是在德国的柏林和美国的纽约,都在观众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一些人在它面前默默地流下了眼泪。一位观众由此想到自己的母亲,在展览留言本上写道:“我觉得自己突然能够理解她了。当母亲忍痛放弃一捆捆破布头的时候,她的心情和战乱中的李清照丢失一车车金石图籍没有什么两样。”
宋冬说:“母亲常说:‘我们是穷人,无论今后多富有,也流着穷人的血。’我关注穷人是如何获取更多的空间和权利的。这些伴随我整个生活的经验。”
宋冬从小生长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对这种生活中的艺术有太多的感受:一方面要在狭窄的空间里尽可能寻求更多的自己的空间,一方面要维持东方人特有的脸面,让生活保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这次展览中有一个由52个床架子搭起的迷宫,就来自宋冬儿时对唐山大地震时期防震棚的回忆:四合院里临时搭建的小棚后来渐渐地被人们心照不宣地正式列入自家范围,本还算规整的院子渐渐变成了大杂院。
展览入口处有间小到抬不起头的房间,宋冬给它起了个很艺术化的名字《与鸽共生》:屋顶上是不允许私自建房的,但人住的地方实在拥挤,那就先建一个鸽子屋,慢慢地,再把鸽子清走人住进去,一点儿一点儿变成人住的屋子。在睡了10年的鸽子笼后,熬到了国家要修葺这些房子,他说你总不能拆了鸽子笼让我没有睡觉的地方,相持之下,终于要到了一个合法的屋顶上的房间,修房子的人给他加盖了一层。
宋冬给这些现象起了个名字——“借权”,是被逼出的生活智慧。
“从‘穷人’本身这个词来说,我认为所有的人都是‘穷’过,它跟财富无关,它是一种困境,这个‘穷’指的是一种困境下的一种生存状态。物质匮乏是穷、无路可走是穷、江郎才尽是穷,甚至地球上资源的滥用结果也是穷,当我们面对这种困境时,穷则思变。穷不是个坏事,但是谁也不喜欢让自己一直穷下去,就是自己一直穷的那些人也在用自己的独特的方式,用他们自己特有的智慧去改善着自己的窘境。比如说私占空间这种行为,它不止是在胡同里大杂院中发生,它在高档别墅区里照样存在,我觉得富人跟穷人一样,没区别。”宋冬在接受采访时说。
谈到“借权”,宋冬说:“‘借权’中最沉痛最无奈的是‘借助灾难’方能享有的权利。就拿北京地铁4号线的扶梯事故来说,遇难的那个13岁男孩那么向往到北京来,要去看雄伟的天安门,要去看那有意思的动物园,来到我们伟大的祖国首都……得到的是一个惨烈沉痛的结果……但如果那个时间我带我的孩子去动物园,我就是那个痛不欲生的父亲。这不是那一家人的痛,这应该是全社会的痛。为什么我们非要借助人的生命和人为的灾难才能获得追问质量和黑幕的权力?我们能不能不必借助灾难就享有安全感?当我们什么时候可以不借助灾难的权利,我们能获得那个权利,我想这个社会就是进步的。”
小贴士:
本次展览持续到9月8日
地点: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