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圈地之后如何赢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3 11:55 来源: 中国经营网最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无限信用卡,以“特色”抢滩信用卡高端市场,银行的服务是否真能被客户买单......
编者的话/ 自1985年中国第一张信用卡诞生以来,银行在信用卡领域已渐渐由“大而全”转变为“细而精”。最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无限信用卡,以“特色”抢滩信用卡高端市场。银行的服务是否真能被客户买单,客户最看重的信用卡服务是什么,哪些是银行需要重点提升的关键点?近日,在拓索(中国)2011年度《中国银行品牌拥护度和个人业务满意度调查》中,对16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进行了分银行、分区域、分重点城市及分不同类别人群的详细分析,并与拓索2008~2009年度的类似调查结果进行历史对比,除了对不同业务环节各满意度接触点的评价外,报告中还对如何提升用户满意度针对每家银行做了详细的分析。我们将用数据告诉您,谁是最有魅力的信用卡银行。
样本说明
调查涉及16家银行,包括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广东发展银行、华夏银行、交通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信银行等,合计有效样本23329份;对信用卡业务、个人信贷业务、投资理财业务、VIP贵宾服务等7个不同服务渠道展开调查,全面反映客户对银行服务的感知情况。每项评测指标均针对客户的主办银行和业务主办行,即调查的是各银行的核心客户或者某项业务的核心客户。
主要结论
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是把感知的服务水平和消费者的预期进行比较后得到的。《中国银行品牌拥护度和个人业务满意度调查》显示,除了VIP服务外,其他服务渠道的用户评价都有提升,其中较多的是投资理财和个人贷款。调查发现,要想让客户满意,必须要做更深入的用户数据挖掘,增强客户的黏性。本版报道与读者分享部分调查结果。
更多内容请参见中国经营网金融频道
如今,各大银行“跑马圈地”信用卡的工作已经大致完成,信用卡业务“一体两面”的需求:一是提升客户满意度,二是提高赢利能力,正成为信用卡业务激战的焦点。“现阶段,信用卡的竞争已从量转向质。”品牌与满意度研究专家、拓索(中国)高级副总裁李金晖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信用卡赢利到底在哪里?一位银行信用卡专家认为,“只要银行进一步调整商户结构和交易结构,高、中、低端信用卡市场都有赢利空间。”
大行发力
2003年~2007年,由国内股份制银行领军,兴起信用卡人海战”和“价格战”。一时间,股份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风声水起。最早崛起的是广发行,本世纪初,广发银行曾占国内信用卡发卡量半壁江山;不过,到了2006年,招商银行后来居上,其国内信用卡发卡量已占到国内信用卡发卡量的40%左右。
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股份制银行“跑马圈地”开始减速,四大行反而逆周期崛起,大规模发行信用卡。截至2011 年6月30日,招行信用卡累计发卡3687万张,比上年末增加270万张;而工行信用卡发卡量7079 万张,比上年末增加713 万张。
值得注意的是,有效发卡量与发卡总量之间并不一致,甚至相去甚远。以2010年的数据看,招商银行截至2010年末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3447万张,但无效卡量达1693万张。招行2010年新增发卡404万张,但有效卡量仅增加了26万张。招行的情况并非个案,同期国内发信用卡量最多的工行的6366万张信用卡中,无效卡量初步估算亦在千万之巨。“这基本上是国内银行信用卡的一个普遍现象。”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说。
北京迪纳市场研究院的一个调查显示,2007~2008年,人均信用卡持卡量从2.3张增长到4.8张,但活卡量仅从1.5张增长到1.7张。活卡率从74.7%下降为45.4%。从去年底年报的统计来看,目前有效卡量上,工行、建行、中行、农行、招行与交行占据前六位。41234>>
最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无限信用卡,以“特色”抢滩信用卡高端市场,银行的服务是否真能被客户买单......
然而,持卡人的满意度却又不相同。从本次调查所采集的16家银行的1万多个信用卡客户来看,使用频率较高的信用卡主办行是招行、邮储银行和光大银行。 “这不意外,因为越大的银行,其服务对象越多,对服务的要求差异性越大,越难做个性化的服务,因此较难获得很高的满意度、忠诚度和拥护度。”李金晖分析,从此次调查看,影响信用卡评价比较重要的指标包括年费合理、积分奖励体系吸引人、还款便捷、信息提示及时准确等。
发力高端:赢利难题待解
事实上,在信用卡大规模增长的背后,赢利状况却并不乐观。
据媒体报道,每张信用卡的制作成本在100元左右,加上市场促销成本,包括人力以及礼品等,其市场成本大约在200元左右。大量睡眠卡使得银行血本无归。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价格战已经不可避免。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信用卡负责人表示,现阶段信用卡业务从商家获得的回报少得可怜。目前中国信用卡商户向发卡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费率大约为交易额的0.5%,而这一回佣率还在不断下降。并且在这很低的收益中,还要减去银行年化为3%、平均到每个月为0.25%的资金成本。“一张信用卡,如果一年交易额达到五六万元的话,那么它带给银行的手续费收入还不到500~600元。”
公开资料显示,在其他亚洲国家,商户向发卡银行支付的手续费费率在1.5%~2%之间,是国内的三四倍。此外,与欧美等国持卡人的情形不同,国内信用卡用户几乎每个月都能及时还清欠款,这样一来银行就无法收取客户支付的利息。
并且,银行还要面对信用卡的坏账问题。央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第二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为99.29亿元,同比增长36.0%,较第一季度增加17.22亿元,增长21.0%。
就算是一度被业界看好的“无限卡”,也没有想象中的风光。为了给高端客户提供VIP厅等服务,银行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且高端客户多为交易型客户,不需借贷。要从信用卡中赚到他们的钱不容易。“当然这些客户对提升银行的品牌形象有益。这与写字楼的招租类似,入驻的大企业租金不一定高,但是接下来他们吸引来的企业给的租金更能带来收益。”李金晖认为,如何让客户“心甘情愿”支出上万元的年费,是银行在设计产品时,必须要考虑的关键因素。
一个事实是,至今对外宣称信用卡赢利的银行寥寥无几。
调整商户和交易结构
在经过几年跑马圈地式的发展,目前国内信用卡市场已进入精耕细作的精细化经营阶段,信用卡的功能已经不再仅仅限于刷卡消费,变成了一种综合性的消费产品。
信用卡标杆企业招行,针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针对网络活跃人群推出迅雷VIP联名卡、完美世界联名卡,针对网络购物人群推出凡客诚品联名卡。而近年信用卡发展较快的建行也用其名校卡、名企卡和名城卡等“三名卡”打造起龙卡信用卡的专享品牌。截至目前,建行龙卡汽车卡、百货时尚卡、财政公务卡,发卡规模都已近300万张。建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赵宇梓认为,“产品的创新能力和优势特色是核心竞争力。”
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表示,海外银行信用卡的赢利许多来源于从商户收取的回佣,然而国内回佣率太低。“所以银行近两年信用卡都在调整商户结构,就是要把持卡人的交易行为引导到商户回佣比较高的领域,比如餐饮、高级酒店和商场。”他举例说,8月29日广发银行和银泰百货推出国内首张拥有购物“VIP折上折”优惠功能的广发银泰联名卡,持卡人在享有银泰百货VIP会员礼遇的基础上额外再享受消费金额2%的返还优惠。
此外,信用卡的赢利也有赖于交易结构的改变。以往信用卡有大量的交易型客户,把信用卡当借记卡用,按时还钱,不交利息,没有借贷的习惯。“现在银行通过调整交易结构,透过现金分期、购物分期、账单分期三种分期方式鼓励部分职场新人用最低额还款方式交易,同时对偏中、低端的持卡人鼓励现金、账单分期来提高手续费的收入。”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指出,“实际上,这些手续费是利息化的,换算成年利率的话,比基准年贷款利率要高大概10%~12%。其中的商户分期还款年化贷款利率在6%以上。而账单分期,不同银行有不同的定价,但也大约要比贷款利率上浮10%。”4<<1234>>
最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无限信用卡,以“特色”抢滩信用卡高端市场,银行的服务是否真能被客户买单......
现在,信用卡持卡人经常接到银行购物可分期付款的消息。在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看来,“发卡量到一定程度,积累客户到一定数量之后,100个里面只要有10个人参加分期付款就足够了。”因为现在获取客户已不是信用卡业务第一位的工作,而变为了促销和经营。“只要客户能够把信用卡激活,提高交易量,在提高交易量的基础上,再丰富其交易类型,也就是调整其商户结构和交易结构,借此就能提高回报率。即‘支付为核心变为消费金融为核心’。”
挖掘衍生业务收入
据记者了解,各家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正在转型:夯实高端,提升中端,经营中低端。
以信用卡的高端消费者为例,高端信用卡的年费收入很高,比如中信银行的无限卡的年费是两万元。然而银行给他们提供的服务成本也同样很高,“高端卡本身就是交易型的客户,银行对其收益设计应落在增值服务收费,此外就是推销别的服务。”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介绍,比如招商银行的白金信用卡客户,招商信诺人寿会向其推销保险,如果客户同意购买保险,保险公司将直接从信用卡扣款,这个交易的手续费是保费金额的5%~10%,“这是一笔不菲的衍生业务收入。”而为高端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比如提供体检,或与奢侈品的代理公司合作搞特卖会等,银行可收取较高的手续费。
中端客户上,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介绍,目前新兴起的三大消费趋势:一是网购、团购增多;二是抗通胀的一些消费需求,比如购买珠宝,金银首饰;三是可持续性的消费,比如为子女教育投入。因此,如何引导其使用信用卡消费,成为这个细分市场交易额提升的关键点。最近两年,比较成熟的是汽车分期付款和旅游分期付款,“这两个领域的利润比较高。”
而与一般人的印象相反,信用卡低端市场获取高收益的潜力非常大。“现金分期、装修分期,都是针对相对更偏低端的职场新人或者大学生,这部分人的借贷需求更大一些,同时他们对中产、甚至富裕阶层的生活向往更强烈一些,往往这些人是信用卡利润的主要来源。”上述银行信用卡专家说。
品牌与满意度研究专家,拓索(中国)高级副总裁李金晖:用“套餐”吸引信用卡客户
要想让客户满意,必须要做更多的事。在提供服务时,必须首先了解用户预期并对绑定客户做深度开发,而这一切都建立在银行必须做好用户的数据挖掘工作。
满意度是一种主观感受,在提供服务时,一定要了解目标客户的预期是个什么样的水平。预期是一把双刃剑。对你的预期太高,可能很难让客户满意;对你的预期太低,你这家银行可能压根就进入不了客户的选择集合。这也是大行由于用户规模大、众口难调,难以提升满意度的所在。
并且,银行服务和其他服务不一样,不是排他的,比如电视机、洗衣机等产品,大部分人家一般就只有一台相应的产品。而银行服务往往选择多家银行。而且某些银行进入客户的服务集合,未必是客户自身的主动选择,比如:发工资的工资卡/工资折,购买基金/支付房贷可能被指定了只能从某家或者某几家银行中选择。但是这种绑定未必被客户所认同,除了绑定的服务,其他服务选不选你,很难说。如何让绑定客户成为自愿客户,银行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然而,目前中国市场上,各银行在信用卡上还多在冲规模抢份额。但每个人有效用卡数量不会太多,量的争夺之外应该看重的是质的竞争。对银行来说,要竞争成为客户的首选信用卡或者备选,不能变成睡眠卡。
而以上种种,都需要银行对客户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银行知道客户很多信息,包括刷卡行为、取现行为、消费习惯,收入等等,可以做的工作很多。比如发现某个特定人群经常在某个网站购物,那么银行可以跟这个网站合作,拿折扣,定向邀请这些用卡客户,以此提供用户的黏性。4<<1234>>
最近,多家银行纷纷推出无限信用卡,以“特色”抢滩信用卡高端市场,银行的服务是否真能被客户买单......
比较而言,对用户数据的挖掘上,移动的做法就值得借鉴。银行可以对现有客户做更深入的数据挖掘,比如积分、服务、手续费设计、理财的规划安排等等。可以更好的绑定优质客户。当然,银行更讲求安全性,不能把数据给第三方做数据挖掘,但是自己又缺乏相关的人才。所以,差距还很大。
举个例子来说,在2011年度《中国银行品牌拥护度和个人业务满意度调查》中,我们发现,与2008年的调查比较,测评指标中下降最多是“积分奖励体系吸引人”。一方面,现有的积分体系设计对客户吸引力可能不够;另一方面,做好客户分层,比如什么样的客户要用什么样的吸引措施,应该做研究。
当然,移动对数据挖掘过度的做法也需要引以为戒。比如开发出的套餐太多了,有的省份某些套餐就只有十几个人用,套餐的管理成本太高等等。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品牌研究所所长王晓乐:银行需精耕信用卡营销
从我们之前做的一个调查来看,首先,各银行信用卡之间的差异性体现不多;其次,具体到银行,招行的特色比较强,工行的渗透率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睡眠卡很多,因为现在很多的信用卡持卡人是为了帮助亲戚朋友凑任务而去办的,并非自主性消费需求。
银行要做大信用卡业务,还是要拼规模吗?从差异性来讲,各家信用卡品牌的差异度不大,满意度的差异还是挺大的,这就说明各个银行信用卡的品牌性还不是很强,整体银行业的品牌建设也是一个阶梯的,这几年先打银行品牌,再打业务线品牌,然后才是产品品牌,打造产品品牌才开始成为发力点。
近几年来,信用卡一个最大的趋势应该是越来越分众,越来越小众了。比如说中信银行针对女性持卡人推出的香卡,建设银行的龙卡也做了很多互动营销的手段,还有北京银行的大爱卡,所使用的“善因营销”(指将产品销售与社会问题或公益事业相结合)。但是,要看到的是,这么多年,信用卡抢市场最有效的手段还是各种促销活动,比如民生银行推出的免费看大片、与肯德基的联合营销手段效果还是比较突出的。
从营销手法来看,一个是手段越来越丰富,另外一个就是促销越来越细腻,不像过去那种粗放经营了。
应该说,国内银行信用卡之所以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与银行的重视不够有关,目前银行对对公业务的依赖性还是比较高,所以信用卡业务的需求不是特别强,当然这方面也在提升。背后的原因很多,政策上的原因如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实现,银行的市场化程度也不够。
国外的信用卡不仅服务多样,而且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人性化。与之相比,国内的信用卡的差异化还只体现在卡面上,但实质上的东西却很差。比如花旗银行的信用卡催缴等都有一些人性化的沟通方式,国内的信用卡还做的不够,这些都需要国内银行做更多的努力。4<<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