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商业地产热浪席卷西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09-08 14:53 来源: 南方周末

  2007年前成都连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没有,但两三年内就发展出了20家,而在未来3年,这个数字将超过90个,建筑体量超过了1000万平方米,是过去数十年沉淀的成都商业面积之和。

  三年前,美国NAI新巢地产成都总经理蒋鹏就已经在成都四处转悠。他想找的是适合投资的商业地产项目。不仅他在找,摩根士丹利、纽约银行等众多境外客户也在找。但直到现在,看了近三十个项目之后,他没有发现一个符合其投资标准的项目。其实他们的投资标准并不苛刻——每年投资回报率仅需6%,有基本稳定且专业的商业经营团队。

  蒋鹏一度对他们的方法论是否适应中国产生了怀疑。要知道这一切是在中国商业地产热潮鼎沸的背景下发生的。在住宅市场频遭政策打压的背景下,资本正快速从住宅流向商业地产,从一线城市流向商业生态并未成熟的三四线城市。2007年前成都连一个城市综合体都没有,但两三年内就发展出了20家,而在未来3年,这个数字将超过90个,建筑体量超过了1000万平米,是过去数十年沉淀的成都商业面积之和。

  深圳方润商业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舒东说,现在中国每个县城都有一个或者多个城市综合体,每个综合体动辄数十万平米,投资上百亿。“很多都活不太好,将来除了炸掉没有其他办法盘活。”

  

  在成都高新区,过去是一片农贸市场的地方,现在变成了场面宏大的新南天地超级商圈。 (东方IC/图)

  不商业,无土地

  “只要能带去家乐福、沃尔玛,地都好谈,否则就招拍挂拿高价地吧。”

  三年前,当几乎所有基金都在抢占中国一线城市的黄金地段时,蒋鹏决定到西部来看一看。蒋鹏所在的NAI是一家全球商业地产服务和投资公司,拥有很多类似汇丰银行、麦格理这样的金融客户和沃尔玛、麦当劳这样的零售商资源。

  此时,住宅市场频遭调控高压,限购令甚至蔓延至全国,过去两年国有、外资和民间背景的资本都在商业地产领域集结。而在成都这个“西部最大中心城市”和福布斯“未来十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的大帽子下,投资商业地产正在成为一件“无比正确”的事情。

  2011年8月27日一早,建筑面积达180万平方米、号称全亚洲最大购物中心的成都龙湖时代天街开盘,近万人将开盘现场成都新会展中心围得水泄不通,抢购商铺、写字楼和公寓。当天,时代天街的销售团队将10亿元收入囊中,创下了成都商业地产的单天成交纪录——商业地产幸运地避开了限购令,成为异地人群可以不受限制购买的物业。

  过去两年,有一百多家开发商找上蒋鹏,希望能从他那找些救命的钱,或者找来大型零售商合作。“很多人一开口就说自己有5000亩土地,但要他们拿土地证,却拿不过来,我觉得就没有接下来谈的理由了。”这种原则的坚持让他否决了大部分合作。但其后蒋鹏的团队渐渐发现,这种情况在中国几乎已成常态。在中国,你问别人做什么生意,他会告诉你他什么生意都做,“因为他占有了资源”。

  这些项目持有者,往往是一些和官员关系密切的公司,他们往往需要和大型零售商捆绑在一起,找到地方政府要价。只要能带来产业和人流,就很容易得到政府支持,随即得到廉价的土地,盖起一个看似不错的综合体,但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并不具有资金实力和运营能力,他们做商业的初衷仍旧是快进快出。

  而地方政府“敞开怀抱”、开发商低价拿地粗放开发的蛮荒时代渐行渐远,基于长期的税收、就业等考量,地方政府开始热捧集成式的城市综合体,甚至要求在房产之上形成产业生态,带动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地产开发不得不“师出商用之名”:若不做商业及配套,甚至连拿地机会都免谈。

  “只要能带去家乐福、沃尔玛,地都好谈,否则就招拍挂拿高价地吧。”中城建第五工程局成都总经理刘宁琳这样表示。刘宁琳在过去一年拿下了四川省内多个县级市新区的整体开发权。

  在绵阳,万达广场已经开工建设,而宜宾则规划建设四川第一高楼,德阳CBD“希望城”超大体量城市综合体已经破土动工,人口仅70万的自贡,号称要做一个70万平米的南湖综合体……西部众多三四线城市,已开始迎来一轮由商业地产驱动的投资热潮。

  僧多粥少的窘境

  蒋鹏过去一看惊呆了——这个综合体竟然把大体量的商业物业,隐藏在小区深处,开发商设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好要招哪些商家进来。

  在成都,政府与发展商们的商业布局早在4年前就渐次展开。在高新区一片过去的农贸市场里,是成都市2007年开始着力打造的新南天地商圈。宜家、欧尚、迪卡侬等知名品牌陆续被开发商引入。凯丹广场、富森·美家居,以及将落成的苏宁广场、大鼎·世纪广场、凯德广场等超级购物中心,组成了新南天地的超级卖场阵容。

  而新南天地更往南,沿着成都市的东大街走下来,全中国乃至全球最顶级的商业开发商就尽收眼底了。万达、中粮、华润、龙湖、瑞安、新鸿基、凯德、仁恒、九龙仓、太古等,这还不算打着综合体或者产业旗号圈地的央企和制造企业了。几乎任何行业的玩家你都能找到。

  而城市综合体的热潮,也抬高了成都商业地产的价格。使得成都商业销售均价从几年前的七八千每平米,升至如今的约两万元每平方米。较为强劲的租赁需求,也推动了甲级写字楼的平均租金水平,达到了110元/平米/月的历史最高位。

  从销售角度来讲,成都的写字楼和商铺目前还没有遇到太多问题——在中国,实在没有太多的投资选择。

  不过,随着全市几十家购物中心集中涌现时,开发商们发现自己已经进入一个尴尬的局面:太多的物业裹进争夺少量优质商家的巷战之中。

  金地集团商业地产公司常务副总裁潘韬以超市为例指出,“目前中国真正能够成为合作伙伴的超市,以金地的标准不超过8家,全国未来两三年要建几百个购物中心,抢这8家超市,僧多粥少,招不来商,即使招来商同质化现象也非常严重,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洗牌是一定的,也许就在明年。”蒋鹏坦言,现在最大的问题不仅在于项目集中供应过多,而是多数项目符合不符合商家和市场标准。

  曾经有一家成都本土大开发商做的综合体找他融资,蒋鹏过去一看惊呆了——这个综合体竟然把大体量的商业物业,隐藏在小区深处,开发商设计的时候,也没有想好要招哪些商家进来。“太匪夷所思了,”他认为,那些盲目进入且不明根本的投资者和开发商或将成为炮灰了。上一页1下一页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