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前研一:以战略目光求创新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4 22:43 来源: 《新领军》杂志【大师解读】
创意的构想之所以能够吸引消费者,不是因为它的独特,而是它满足了一种需求
文/大前研一
现在大公司里的人已经忘记如何发明东西。这些人懂得如何去兼并企业或仿效对手的产品,但却无法开发更优良的产品,也不能够发展出支持新构想的新企业。
我所说的需要创新的企业,不仅是规模庞大的企业,也不止是那些高科技技术的企业,而是同时包括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企业。太多的公司担心市场竞争、占有率和利润等数字,但我个人相信此时正应该是公司回过头,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发明创作艺术的时刻。各公司非得这样做不可,因为在发达国家,顾客已经越来越精明、也越来越挑剔。掌握力量的是消费者,顾客才是真正推动公司在开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的力量,而非销售商品的公司组织。
以目标市场构创新
要想做出创新,首先就要讨论清楚,自己的目标客户是在哪一级市场,未来哪级市场最有潜力?
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造成收入两极化,尤其是中低层薪资的人数已经占到全体国民的大半,影响到的层面并不只有个人的生活。当市场产生戏剧性变化,这催促着企业改变战略、组织重整体系的同时,也为社会及国家的结构带来了极大变革。如果你选择了中低层市场,那么你的整个公司战略就要发生改变。
首先,要在低价格业态中,加入附加值。不要只求便宜,商品的价格虽低,还是要加入一些附加值,才能满足中低层顾客群体的需求。例如自然厨房公司,虽然卖的是百元商品,但是加入产品坚持使用天然材料营造自然感的附加价值之后,就能烘托“憧憬自由之丘”的气氛。
ZARA也是如此,虽然服饰价格的设定是让中低阶层的顾客也买得起,但是融入了走在时代尖端的设计以及实时迅速供货的附加价值之后,顾客满意度大幅提升。此外又如东横Inn连锁宾馆,营造主妇亲自下厨、体贴待客的感觉,让住宿客人用一般商务宾馆的费用,享受如在高档宾馆般的增值服务,就能在同业中脱颖而出。
其次,要注重“实用性”。在既有的产品中多加一分实用性、多提高部分性能,就能创造出符合中低阶层生活形态所需的商品。所以企业所提供的商品不能只求廉价,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质量水平。在汽车业中,高级小型车业绩长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第三,让库存流动,增加消费。增加消费者的选择项目,让生命周期较长的商品产生流动,就可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机会。大山家具公司为生命周期很长的沙发加上可替换的沙发套,就是最好的例子。沙发套的价格定在7000至8000日元之间,让中低阶层的顾客买得轻松、换得容易,成功地使库存流动,增加了消费。可替换的沙发套大大提高了大山公司的收益。
第四,要活用IT。IT化的优点是可以提高业务效率,大幅缩减店铺费用、人事费用,压低成本、提供高质量服务。这两年来,特别是在电子商务方面,使用频率增加的人数和使用频率减少的人数之间的差距,在零售业当中名列第一。预计今后电子商务市场将会更大。其他如资产运用、学习和教育等领域,也都会应用IT,积极争取中低阶层的市场。
教育IT化的成效,我个人就是验证者。日本从1998年起,开始使用宽带进行远程教学,2001年设立了在全日本(不,应该说在全世界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在家上MBA课程的研究所,这比学生在实体教室中上课效果都好。上课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方便的时段,并配合自己对课程的熟练程度进行课程学习。系统会在上课中途或者是上完课之后,进行检核测验,学生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当场重新学一次。
以客户需求构创新
创意的构想之所以能够吸引消费者,不是因为它的独特,而是它满足了一种需求。让一个创意变成一个切实可行的服务、变成一个切实可用的产品,需要管理者拥有战略的眼光看待问题、观察事物。
“具有竞争力”这个词是这些日子以来,欧美国家经济决策部门最常挂在嘴边的。对好多西方的企业主管人员而言,日本人在竞争战略上的成就提供了一个不容争辩的事实,就是成功战略的标志乃是借着击败竞争对手,创造实质上的竞争优势。假如说要有世界级的制造成就才能打赢,你就是把整个工厂赔上去也要击倒对手;假如需要迅速开发产品,你就要马上动员实验室迎击;假如是要掌握分销渠道,你就要拿出一套合理的架构应战。不管应战的是何事,战略的目标就是在竞争中击倒对手。
想要在产品的制造与开发上或分销的渠道安排上打胜仗,是个好主意,但这并非“战略”的真正意义。一旦把焦点集中在如何击败对手,战略的运用无可避免要以“竞争”来界定一切。举个例子来说,假如因为竞争的结果,最近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一种能够来切片、切块和泡咖啡的厨房电子小帮手,你最好也赶快推出同样的产品;假如大家都在削减制造成本的话,你也得大刀阔斧地来一番;假如别人纷纷打广告,那你就马上联系广告代理商吧!如果你采取紧盯别人的办法的话,是没办法占上风的。
当然,把竞争列入考虑范围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却不应该在战略的制定上将其摆在第一位。首先要下工夫去注意顾客们的需求,然后再仔细地分析公司对这些需求的回应,到底能有多大的作为。接下来就是要对产品本身及其用途再加以思考,然后再想想如何建立最佳的运营体系去设计、制造、销售这些产品。现实中的竞争不应成为你检验战略的基础,顾客才是你制定战略的正确语境。对同行竞争者采取以牙还牙的回应可能是做对了,但这种反应通常是情绪性的居多,应该把它摆在第二位,摆在你的真正战略之后。而在没有对竞争做面对面的评估之前,你所构思的战略必须包含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决心。
我们所看到的公司之间的冲突(企业主管常以为这就是战略)事实上不过是整个战略的一小部分,冰山一角而已,战略运用的大部分是看不见的,沉在水面下的。看得到的部分是在经过面对面的竞争之后所起的泡沫而已。大部分的战略是有意叫人看不见的东西,在台面下较劲,根本不用竞争。若产品错不了,公司的方向也对,价值观也正确,企业主管就得跟同行竞争者放手一搏了。但在我的经验当中,主管人员太喜欢把自己搞进老式的竞争场,就会很难看到一种有效的顾客导向战略能完全避开打斗的场面。
以顾客需求所创造出的具备功能性战略的产品,更能长期有效,对利润底线的影响也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