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专家:世界需要降温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15 14:32 来源: 《当代金融家》

  文/ 曹 彤 曲双石

  8 月份,美国、欧洲、日本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赤字、债务以及评级下降,这导致全球市场处于恐慌之中。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则聚焦香港,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携“6 招36 式”的香港之行,宣布了多项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措施。

  美国:债多了也愁

  纠缠争吵了百余天的债务上限议案终于在8月2日获得通过,但这并未让市场轻松,仅仅3天后,标普就将维持了近百年的美国“AAA”长期主权信用评级贬为“AA+”,从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即使美国财政部指出标普的计算存在2万亿美元的误差,并且美国参议院、司法部和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简称“SEC”)已经着手对标普进行报复性调查,但标普仍坚决不改评级结果,且接连下调美国地方政府、企业的评级,可见美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之严峻。标普此举将美国经济、政治中残酷的事实昭示天下。

  首先是造成美、欧、日等发达国家目前债务困境的一对矛盾:高福利与低经济增长。众所周知,美、欧、日等发达国家都是高福利国家,它们的政治家也往往通过高福利待遇吸引选票。目前,社会保障支出已经成为西方国家财政支出中最大的一项,并且在可预见的将来不断增长。但是,要获得财政收入就要保证税收收入,或者说更根本的是要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来维持这种巨额开支。削减债务的方式有很多,包括提高税收、减少开支、提高经济增长、低利率、通胀、战争、外国援助或违约,但是,当前唯一的方法就是经济增长。然而,美、欧、日偏偏遇到了经济不景气。同时,为了维持高福利而采取的高税负又进一步导致经济疲弱,财富创造能力下降。

  其次是“二战”后凯恩斯主义思潮的盛行。凯恩斯主义主张通过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来刺激经济发展、维持经济繁荣,如此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赤字问题不断加重,债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第三是美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顽疾—党争。美国的民主是一把双刃剑,在赋予其自由的同时,也附带了决策效率的低下。民主、共和两党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进行殊死博弈,同时又新添了唯恐天下不乱的茶党在一旁煽风点火,导致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前途被忽视。比如此次降级事件,本来无人相信美国会无法还债,但是两党之间长达数月的折腾终于还是将美国拖进了降级的旋涡,两党恶斗的危害也再一次让人们有了清醒的认识。

  虽然降级事件揭露了美国经济、政治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激发了市场的非理性恐慌等应激反应,并可能在今后使美国的融资成本年增加1000亿美元,但是,客观地说,降级事件在中短期内并不会对美国造成实质性打击,美国仍然是世界最强大的金融帝国,只要美元霸权继续存在,美国就不用担心因为没钱而无法还债,这从降级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中就可以得到印证。尽管如此,此次降级事件仍可以看作是美国盛极而衰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各国鉴于此次教训,定会大力推行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霸权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渐渐失去光环。事实上,目前泰国、委内瑞拉、俄罗斯等国家已经开始将本国外汇储备转移出美国。同时,瑞士等少部分国家也开始推动黄金重新恢复金融支付和结算职能。除了美债降级,美国另一个焦点问题是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简称“QE”)是否会出台?QE3之所以风云再起,主要还是美国经济状况堪忧,目前预测美国经济是否会陷入衰退已经成为经济界的“时尚”。

  虽然众多不利数据导致美联储推出QE3的可能性迅速升高。但是,相信类似前两轮量化宽松形式的QE3在短期内不会出台,原因如下:

  首先,QE3必将在世界掀起新一轮通胀狂潮,尤其对本已饱受通胀困扰的新兴国家更是雪上加霜。而新兴国家作为目前世界经济的引擎,如果因通胀而进一步紧缩,将会使世界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届时,美国恐将饱尝“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之苦。

  其次,QE1与QE2只是解决了美国的市场风险传递和通缩问题,而对于实体经济的贡献可谓微乎其微,鉴于经济的基本面并未有实质变化,QE3是否能够起到作用非常值得怀疑。

  再次,降级事件后,美国国债价格不降反升,表明美国资产仍然是“避险天堂”,同时也表明由于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已经吸引大量流动性赴美国避险,因此是否还需要QE3来提供流动性值得怀疑。

  最后,8月10日的美联储议息会议上,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的10名投票委员中有3名投出了反对票,是FOMC近2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分歧,可见美联储内部目前对于是否需要继续采取宽松政策意见不一。即使在美联储外面,反对声音也不小,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里克·佩里(Rick Perry)最近就将伯南克的印钱行为称为“叛国”。

  但是,美联储却很可能推出变相的QE3,如其最近提出的至少在2013年中期以前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0~0.25%的目标区间不变,以及将来自于所持债券的本金还款进行再投资等。同时,美联储还可以采用设定国债收益率上限和上调通胀警戒线等隐形QE3形式。

  欧洲:深陷恐慌

  虽然美国是8月份世界的焦点,但事实上更加值得担心的恐怕是欧洲。欧洲不仅要面对欧债危机,还要面对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的危险。

  失业率方面,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6月份欧元区失业率仍高达9.9%,欧盟27国失业率仍为9.4%;消费者信心方面,欧盟委员会报告显示,欧元区7月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103.2,为2010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

  如果说美国危机救助的障碍是外生性的,那么欧洲就是内生性的。欧元区治理结构的缺失使其难以形成整体性的、可持续性的救助机制,只能是应急性的,且依赖于各个国家的自救。目前,除了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已经显性地处于危机之中的国家外,意大利、西班牙等大型经济体也岌岌可危,如果它们垮掉,欧洲金融稳定机制(European Financial Stability Facility,简称“EFSF”)将自动消失。同时,一直被寄予救世主期望的德法两国情况也并不乐观。

  首先是法国。当美国被降级后,世界在搜寻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被调降的“AAA”国家时,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放在了法国身上。

  2010年,法国政府财政赤字占GDP比重达到7.1%,在欧元区仅次于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爱尔兰等问题国家;债务总额占GDP比重达到85%,预计2013年将突破90%,两项指标均远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要求。目前法国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信用违约互换(Credit Default Swap,简称“CDS”)价格也已经触及历史新高。同时,法国的经济状况也非常不理想,二季度出现了零增长。

  法国可能降级的判断造成了市场恐慌、股市暴跌,多家可能存在问题的法国银行股票被做空,迫使法国出台银行类股卖空禁令。法国总统萨科齐也迅速采取行动,提出削减赤字措施。

  法国之外,德国的一举一动都牵扯着市场的神经。乔治·索罗斯说:“欧洲的未来取决于德国。”但是,一直作为欧元区经济火车头的德国也显现出了经济熄火态势。德国二季度经济增长率仅为0.1%,而一季度为1.3%。这是该国经济自2009年第一季度以来的最差表现;7月份综合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简称“PMI”)降至52,为2009年10月以来的21个月新低。同时,德国制造业新订单也出现两年多来的首次下滑,显示德国经济的强劲复苏势头正在减弱。德国出口总额的40%以上是出口到欧元区内部,因此,欧元区经济下滑必然波及德国。

  面对欧债危机,各方意见纷呈。“金融大鳄”索罗斯的观点具有代表性—若想保住欧元,则欧洲债务危机的解决方案须由银行体系改革、欧元共同债券计划和退出策略三大部分组成。而目前争论最激烈的则聚焦于发行欧元债券。

  在意大利财长特雷蒙蒂发出发行欧元债券的呼吁后,利益会因此受损的德国、法国、奥地利、荷兰等国以及“欧洲总统”范龙佩纷纷表示反对。首先,发行欧元债券需要欧元区有统一的经济和预算政策,而目前条件并不具备;其次,发行欧元债券会使问题国家受益,德法等施行严格财政纪律的国家反而承担了更多责任,这是它们政治上无法接受的。但是,德国总理默克尔与法国总统萨科齐在8月17日的会面却为今后发行欧元债券进行了制度上的铺垫。他们表示,将推动欧元区17国将平衡预算写入各国宪法,并将对欧元区施加更强的集体管理,同时他们希望建立一个“真正的欧洲经济政府”,该政府将由欧元区所有国家和政府的首脑组成。这一新政府每年集会两次,由欧洲理事会常任主席范龙佩出任领导人。如果他们的愿望实现,从欧元诞生时就开始困扰欧元区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不协调的问题将有所缓解,同时也将进一步推进欧洲国家的整合。但客观地说,在选举政体下,任何理性的政客最终所表达的都是感性的选民的观点,而且即使说服了选民服从大局,几年一次的政党更替也难保政策的稳定性。因此,除非在任内迅速将欧元治理结构问题“法律化”,否则,欧元动荡了无终局。

  此外,英国尽管游离于欧元区之外,也仍然处于危机的旋涡之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的最新报告指出,英国经济面临着显著风险,包括高通胀、高失业率和低增长。

  英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增长方面,今年二季度英国经济增长率为0.2%,较一季度的0.5%大幅下降。3~5月的失业率仍维持在7.7%的高位。IMF预计,今年英国经济增长率将只有1.5%,低于英国政府1.7%的预期。通胀方面,今年7月份英国以年率计算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为4.4%,比6月份增长0.2个百分点。英国央行预计,该国通胀率在今年秋季可能触及5%的高位。在截至7月份的42个月里,英国已有36个月的消费价格指数涨幅高于2%的通胀目标。并且,发端于伦敦北部、后蔓延至多个地区的骚乱严重扰乱了英国的社会、经济秩序,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使英国经济雪上加霜。

  英国自身的经济不景气加上美国和欧元区的信心危机,使其想在短时间内恢复元气异常困难。因此,面对超过目标通胀率两倍多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数据,英国央行放弃了加息,决定维持0.5%的利率历史低点,同时维持2000亿英镑的资产购买计划不变。

  对中国而言,美国降级事件及进一步加剧的欧债危机会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将进一步影响中国的出口,目前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已有所显现;二是中国外汇储备安全性问题又一次被摆上桌面。如何管理好世界上1/3的外汇储备将被更多的国人拷问,如何促进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实物化,并加速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成为更加现实的命题;三是美、欧可能掀起的又一轮货币危机将平添中国经济的不确定性。

  日本:背负忍无可忍的债务

  7、8月份最困扰日本的就是日元的飙升。随着美、欧经济的急转直下,日元、瑞士法郎等货币成了避风港,避险需求导致日元、瑞郎汇率猛涨,严重影响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为应对日元升值,8月4日,日本政府自“3·11”大地震后又一次出手干预汇市,不过这一次是单独行动。日本当局当天抛售4.5万亿日元买入美元,创日本政府单日干预汇市规模之最。随后,日本央行还以宽松货币政策加以配合,并声称将在现有40万亿日元宽松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追加10万亿日元。其中,5万亿日元用于购买政府债券、商业票据、公司债、信托基金等资产,另外5万亿日元将以固定利率、资金供给担保等形式为市场提供流动性。由于无法得到美、欧各国的支持,本次日本的单独干预行动几无效果可言:美国评级下调事件后,日元再次飙升,并在8月19日创下兑美元75.95的“二战”后最高纪录。

  此外,受东日本大地震影响,日本的生产和消费仍然低迷,经济增长率也将继续减缓,贸易状况依然堪忧。8月11日,日本内阁府将2011年度GDP预期值下调0.5个百分点;8月15日数据显示,日本二季度GDP环比萎缩0.3%,同比下降1.3%。值得重视的是,日本的债务问题也在美、欧债务危机的影响下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日本财务省最新统计报告称,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已经达到943.8万亿日元,较3月底增长2.1%,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债务总额中,用国民的税金购买的长期债务已经达到672.1万亿日元,这笔长期债务是必须归还的。而其余的债务是政府与金融机构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借贷。目前日本国民每人负担的国家债务额已达到785万日元。即使如此,为了刺激低迷的经济,日本众议院仍于8月11日通过“公债发行特例法案”。根据该法案,日本政府本财年将发行37万亿日元国债,这意味着日本的国家债务余额将进一步走高。高额债务逼迫日本内阁修改了政府中长期经济财政预算,其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现实:以增加消费税为前提,把基础财政收支的赤字水平在2015年控制到目前的一半,并且其预计于2020年实现财政盈余的目标将很难实现。

  鉴于目前的财政状况,8月16日,日本两大主要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格付投资情报(R&I)表示,按照该机构的评判标准,很难维持日本现有的最高评级,未来将有50%以上的概率将其下调,除非日本政府承诺将在下一财年内推行财政紧缩政策。8月24日,评级机构穆迪宣布将日本国债评级从Aa2下调一档至Aa3,主要理由是该国财政赤字巨大,债务负担不断增加以及首相更迭过于频繁,使得政策缺乏一贯性,而且东日本大地震和福岛核事故影响了日本从经济衰退中复苏的进程,使得其通缩状况趋于恶化,旨在克服财政赤字问题的社会保障和税制一体化改革也愈发困难。这是穆迪9年来首次下调日本主权信用评级。

  面对此种情况,民主党干事长冈田克也忍无可忍,他说:“日本从自民党时代开始就债台高筑,将近1000万亿日元的国债意味着日本的税收有一半得用来支付利息。日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并不亚于美国所面对的债务危机,甚至会比它更糟糕。当局正在东筹西凑,非但考虑变卖政府房产,而且也在考虑出售手上的日本电讯局NTT以及日本烟草公司JT的股票。”

  人民币国际化:聚焦香港

  8月份人民币国际化的焦点在东方之珠香港。

  今年上半年,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发展良好,各项业务都在不断深化和扩大。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已开始成形,为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和国际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半年,经过香港银行处理的人民币贸易结算金额达8000亿元,是去年全年3700亿元的1倍多。平均每月的结算额由2010年下半年的570亿元大幅增加135%,至1340亿元,其中6月份单月的贸易结算额更突破2000亿元,较5月份增加了34%。此外,随着在港人民币资金规模的不断扩大,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也快速发展。今年1~6月,共有38家机构在香港发行了427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6家机构发行358亿元人民币债券的纪录。

  在此良好势头的基础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携“6招36式”访港,这是继1月份央行宣布开展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试点、4月份汇贤产业信托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两件大事之后在2011年的又一个高潮。在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李克强提出了多项巩固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地位的措施,如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到全国,开展外资银行以人民币增资试点;支持香港企业使用人民币到境内直接投资;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投资境内证券市场,起步金额为200亿元;把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国债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安排,并逐步扩大发行规模等。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还提出了十条具体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和国际化提速,同时也是送给香港金融和经济发展的一份大礼包,对于巩固和提升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意义非凡。

  长期来看,美国评级下调事件之后,美元已被拉下神坛,世界资产必将寻求新的、值得信赖的投资目标,而背靠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庞大外汇储备的人民币必然是潜在的优质选项。因此,人民币应该抓住这次机遇,加快改革和发展,部分补充美元真空,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体系的重要成员。同时,香港也应该“危”中寻“机”,借机大踏步地推进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建设进程,巩固并增强自身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曹彤为中信银行副行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席所长,曲双石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