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欧债拉下水的曼氏掌门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1-11-22 11:06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美国两家养老基金指控包括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美银美林、花旗等在内的七家金融机构,称它们对于曼氏金融(MF)持有的欧洲主权债务敞口做出了“误导性陈述”,导致投资者遭受损失。
曼氏金融及其掌门人乔恩·科尔津(Jon Corzine)再度成为人们聚焦点。
曼氏破产
10月31日,对于拥有200多年历史的曼氏金融,是一个黑色的日子。
早间,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宣布暂停与曼氏的业务往来。美国股市开盘后,曼氏正式宣布申请破产保护。
这是纽约华尔街第一家因欧洲债务危机倒下的大型金融机构。
2870名曼氏员工惊慌失措,许多人从电视上才得知消息。人力资源部门忙着打电话,通知前几周刚刚雇佣的新职员解除雇佣协议。
11月4日,乔恩·科尔津正式辞职,并放弃了1270万美元的遣散金。
曼氏金融全名全球曼氏金融控股公司(MF Global Holdings Ltd),是全球最大期货及金融衍生品经纪商之一。在全球超过70家期货及商品交易所拥有会员资格,同时也是美国政府指定的22家美国国债“一级承销商”之一。
乔恩·科尔津被认为是令曼氏最终走上破产的“罪魁祸首”。
在2010年入主曼氏后,科尔津开始着手将公司改造成“迷你版高盛”。他增加了公司的风险投资规模,并用公司的自有资金进行高风险投资,其中就包括大举投资欧洲主权债券。据披露,曼氏共拥有62.9亿美元的意大利、西班牙、比利时、葡萄牙以及爱尔兰债券。其中,超过半数是意大利公债。与之对比,摩根士丹利公司对这些国家的风险敞口截至9月30日仅为21亿美元。
根据曼氏10月25日公布的财报,在刚刚结束的第二财季里,公司亏损额高达1.91亿美元,创出历史纪录。在过去12个季度里,曼氏只有三个季度盈利。
曼氏倒闭的导火索是多家信用评级机构将其信用降级至“垃圾”——穆迪、标普和惠誉均认为,该公司对欧洲主权债务的63亿美元豪赌风险过高。据媒体报道,为了满足短期流动性需要,曼氏在刚刚过去的周末与5个潜在买家进行了火速磋商,准备出售公司资产,但均以失败告终。
曾经的传奇
科尔津曾经非常自豪地说:“在债券交易中,我从未亏损过。”
这份自得来自其在高盛的操盘经历。
1975年,科尔津进入高盛的债券交易部门。由于公司资金雄厚,加上严格的风险控制和多样化的投资策略,科尔津所向披靡。1994年,一直怀揣将高盛从一个私人合伙制企业转变为一家上市公司雄伟战略的科尔津荣升为高盛首席执行官,将自己的华尔街生涯推至顶峰,当时他年仅47岁。
然而,上市之路并不顺利。1994年开始,美联储为了抑制通货膨胀而提高短期利率,此后债券市场出现雪崩式下跌。突如其来的变化令高盛措手不及,利润大幅下滑。科尔津大幅裁员,减少员工薪酬,以达到削减成本从而摆脱自营债券交易巨额亏损的困境。随着财务状况有所改善,科尔津又着力推动公司上市。
这意味着高盛赖以生存的合伙人制度要被彻底推翻,科尔津孤注一掷。此时的他四面树敌,众多合伙人虽然都因高盛IPO成功而获得暴利,但并不买账。
1998年,高盛内部发生了一场公司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权力斗争。这年夏天,长期资本公司在俄罗斯国家债务违约中遭受重创,科尔津决定与美联储联合救援该公司。这一举动激起了合伙人压制已久的怨恨,并成功夺取了高盛的领导权。不久,科尔津被迫辞去CEO的职务,从此再也没有进入高盛的办公大楼。
败走从政路
被排挤出高盛之后,性格孤傲的科尔津决定弃商从政,并砸下自有资金(约1亿美元)为自己铺平道路。
2000年,他成功当选为美国联邦参议员。针对当时的安然事件,他与其他参议员一同撰写了被称为“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参议员任期结束后,科尔津开始竞选新一任的新泽西州州长。此时,该州虽连续数年提高税收,财政赤字却不降反增,而州政府腐败丑闻也严重影响着新泽西州居民对政府的信心。
科尔津竞选时企图令民众相信,他可以利用自己的金融专业知识给该州带来健全的财政体系。但上任州长之后他发现并不如愿。例如,他试图把收费公路租赁给私人运营商以获得一次现金注入,还尝试合并州内的小城市以压缩官僚和服务机构,但这些提案最终以失败而告终。2006年,科尔津一度因财政困难而宣布关闭州政府。
更严重的是,科尔津由于与立法部门存在严重分歧,在2006年到2010年间,该州的税收依旧持续上调,达到有史以来最高的税收水平。最终,科尔津面临的结果只有一个:下台。2010年,他争取连任,花费了超过3000万美元资金,却最终输给对手克里斯·克里斯蒂(Chris Christie),而对方为竞选才花费了800万美元。
有媒体指出,科尔津从政失败经历表明,在政府内部挥动指挥棒并赢得百万选民的支持是完全不同的挑战,这比在企业内联合几个盟友来推进某项业务更难,或许政治这条路更不适合他。 (据新华社、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