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格非:寻找有勇气的写作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1-06 23:11 来源: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沈山 北京报道

   “很多人认为,中国并不缺少有智慧的写作,而是缺少有勇气的写作。”

   面对记者的设问,格非略微思忖了一下,随后表示,并不完全认同记者的说法。

   在格非看来,所谓有勇气的表达,始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对人性的洞察,这往往取决于对灰暗或绝望心灵的呈现深度;二是对现实的反映,即对横行于外部世界的各种暴力的反思与批判。后者往往只有落实于人性与心灵的笔端,才能真正成为有品质的文学表达,否则很可能只是一份社会学或经济学的记录。

   “小说有其自身的表达诉求。”格非说。

   斜倚在对面木椅上的格非,看上去平静、安详,甚至略显沧桑,显然,岁月在这位曾经写下了《迷舟》、《青黄》等一系列迷幻而优雅的实验性文本的小说家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格非曾是整整一代文学青年膜拜的偶像,但在经历了1980年代先锋文学的狂飙突进之后,近20年来,格非一直在经历一场看上去迟缓但却持久、坚韧的转型。

   相对于青年时期的实验性表达及对形式的饥渴,而今无论是生活还是写作,格非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格非曾一再声称,经典的写作并不一定来自于生活,深居文本或学院中心的作家,同样能写出留名青史的经典。看上去,这更像是对自己当初写作姿态的一种辩护。

   说到底,格非是一位充满野心的小说家,其对经典叙事的渴望,使其无法回避甚至时常期待外界对他的各种评价。我们甚至可以将此视为他创作转型的动因之一。

   或许正是出于对自己早年写作经典性的怀疑,这些年来,格非始终专心致力于长篇小说的表达与开掘,从《欲望的旗帜》,到《人面桃花》,再到最近的《春尽江南》,虽非高产,但一部接一部扎实的长篇,最终还是以格外醒目的方式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这些长篇通常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现实的关照及各种世俗生活的场景与细节。显然,无论是出于对经典叙事的追求,还是因为写作观念的变化,抑或是由于生活的历练,如今的格非,已经远远偏离了当初空灵、飘渺、充满形而上意味的写作轨道。

   其中,由《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部作品构成的系列长篇,最为集中地体现了格非的叙事野心。通过这样一组三部曲式的长篇系列,格非尝试以宏大叙事的视角,探索百年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变迁。

   毫无疑问,相对于目前国内文坛整体的虚弱,相对于近年来其他中生代作家的相继沉寂,这组作品是厚重的、扎实的,它显示了格非的坚韧、执着与耐心。

   不过,略显遗憾的是,就创作质量而言,三部作品在整体上似乎有些参差不齐。比起第一部《人面桃花》问世时的好评如潮,无论从文字质量还是叙事节奏来看,第三部《春尽江南》都显得草率而匆忙。

   这部完全聚焦当下题材的长篇,创作手法似乎过于回归现实主义传统,因而在形式上缺乏新意。而这并不构成问题的关键——无论是文字的铺陈还是创作风格的选择,都不会对作品构成致命的伤害。真正令人揪心的是,为何读者在阅读这部作品时,失去了读《人面桃花》时那种感动心灵的力量?

   或许,这与作品反映的时代背景有关。

   《人面桃花》叙述的是发生在国民革命早期的一段爱情及人性悲剧;《春尽江南》则完全聚焦于当下中国的精神现实。而对当下题材的叙事,则更需要作者对时代深刻而敏锐的洞察。

   对当下的集体失语,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无法产生大作家、大作品的根源所在。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就是浮躁。

   知名评论家李敬泽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泛滥成灾的浮躁,使作家失去了反映现实、对当下发言的能力。

   “浮躁不仅仅是指作家们被市场所诱惑、被出名所诱惑,更致命的是,作家沉溺于表面经验,陷于认识上的瘫痪。”李敬泽说,“浮躁使小说家们失去了认识志向,它使作家在面对世界、面对自我时失去了出发点,失去能使他有效地观察和思考的立足之地。反映到创作上就是虚无主义盛行,很多小说,写来写去你看不出他为什么要写,看不出他对生活的真正关切,作家习惯性地摆出一副玩世不恭或高深莫测的架势,最后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没意思。没意思还写什么?这就是一种认识上的瘫痪。”

   浮躁之外,缺乏表达的勇气,也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是意识不到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状况的症结所在,而是我们缺乏呈现、戳穿、剖析这个症结的勇气。于是,我们看到那么多曾经或优秀或充满锐气的作家,要么写出的东西无关痛痒,要么干脆放弃了写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

   突破浮躁的心灵围剿,立足有勇气的写作,是重建我们这个时代写作与阅读信心的关键。

   令人宽慰的是,我们还拥有格非、莫言这样的作家,尽管他们的作品或许看上去还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但他们已经通过他们的写作,表达了他们的坚韧与真诚,也触摸到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疼痛的边缘。

   大时代就应当诞生大作家、大作品。这是我们的期待。

  专家提名名单

  葛红兵提名

  1、贾平凹:《废都》是迄今为止中国当代文学中最好的小说之一,近10年一直创作不断。

  2、阎连科:《日光流年》开始的系列小说见证了他深入中国人的灵魂,写出灵魂之书的能力。

  3、莫言:《丰乳肥臀》一直到《蛙》,他一直是乡土书写的特例。

  4、张承志:拒绝媚俗和理想主义写作,让他迄今为止依然是一面旗帜。

  5、李洱:有根基的写作者。

  6、王安忆:女性书写,对都市能有如此表现力的,只此一家。

  7、苏童:江南神童。

  8、韩东:最有精气神的南方写作者。

  9、毕飞宇:荡气回肠的叙事人。

  10、韩寒:不一定是一个纯文学家,但无疑他是文学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之一。

  萨支山提名

  1、韩寒:还需要理由吗?

  2、麦家:文坛也承认,市场也承认,这样有影响力的作家不多。

  3、安妮宝贝:网络文学十年,她的影响力够大了。

  4、王安忆:这十年一直在写吧,而且水准都很高。

  5、刘震云:理由同王安忆。

  6、韩东:我喜欢的诗人和小说家。

  7、苏童:也是我喜欢的小说家,短篇小说的技艺,炉火纯青了吧。

  8、莫言:理由与王安忆、刘震云同。

  9、余华:《兄弟》虽然有批评的声音,但一点也不影响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0、贾平凹:理由与莫言同。

  张闳提名

  1、韩东:诗人,小说家。他的写作历程就是一部近三十年中国文学史。

  2、北村:小说家。让精神深度和道德品格与小说的艺术性融为一体,而不是割裂它们。

  3、毕飞宇:小说家。一个充满激情的作家。在普遍泡沫化的时代,维护着文学的艺术水准线。

  4、李洱:小说家。作品不多,但非常考究,在文学低落的时期,依然保持着巨大的艺术探索热情。

  5、王安忆:小说家。作家中的头号劳模。虽非盖世巨匠,也称得上一流技师,而且敬业称职。

  6、章诒和:散文和小说作家。正直的品格,庄重的风格,典雅的语言,捍卫了现代汉语文学的尊严。

  7、韩寒:小说家、杂文家。新一代人的文化象征人物,也使这一代人的文化延续了传统中光荣的一面。

  8、阎连科:小说家。直面现实生活的作家,以一个公民的勇气为文学挽回了面子。

  9、郑渊洁:童话作家。他影响儿童,也就影响了未来。

  10、麦家:小说家。第一个使类型小说也具有文学史价值的作家,也是类型小说和相关影视剧兴盛的重要推手。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