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圈套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2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海嵘

  在私人会所里参加主题派对的有钱人,觥筹交错间谈论什么话题才显得得体?

  分享生意经?做思想上的深度交流?这些谈资只限于初识者之间。熟络之后,他们的话题会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男人、女人、金钱,以及“莫衷一是”的价值观上。男人、女人和金钱当然是为了应上流社会热衷奢靡之气的景儿,而价值观的探讨就顺其自然般地演变成了才情和把控力的PK了。

  来参加私人派对的人,都会穿得光鲜、靓丽,举手投足间亦会强调儒雅和温婉之意。有意而为之的扮相,除了是对举办者表示尊重外,更多的是要传递给他人一种“不愿服输”的生活品质——品质生活,亦争朝夕!

  有钱人习惯了被人欣赏,当然也习惯了“炫耀”自己的品位!

  微笑、颔首、点头致意,大方得体的举止,是身份和涵养的象征,于其而言,能跟自己身份相匹配的当然就是“盛装”了。

  人靠衣装,于中国上流圈层的人来说,绝对算得上“日不落”的真知灼见。

  在秀水花300元买的礼服当然不能跟在高级定制店花费高价换来的手工刺绣锦衣相比,习惯了锦衣玉食的人,看上去更加神闲气定——盛装之下的人,自信满满,光是在气场上,就已经略胜一筹了——有了比较,才会引发下一次一决高低的欲望。如此一来,就仿若成了“循环”。

  好面子的有钱人,“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的决心绝对不容小觑。你的旗袍花费了5万元定制,那我就拎一款报价8万美元的LV包包;你的领结是阿玛尼的,那她的皮靴和首饰就要是不可复制的限量款,而他就有权利将话题转向家里收藏的上千万元的艺术品和高奢品上了……决然没有常胜冠军,而受益者却是唯一的——“高高在上”利益链条终端:奢侈品厂商。细品之后,你还甘心为逞一时之气,而做“非理性”的冲动消费吗?

  只为这一场派对?

  时尚批评家Dana Thomas在《华丽:奢侈品何以黯然失色》一书中认为,奢侈品其实是“用标签包装起来的低成本、高利润的骗人道具”。

  奢侈品品牌方当然认为这是Dana Thomas对自己的诟病——奢侈品的意义,并不在于炫耀,而是欣赏:认同它的创作灵感,对各种细节着迷,百看不厌且喜上心头,某种程度上,奢侈品等同于人的爱情。

  对于中国上流圈层的人来说,买或者不买,只跟他们彼时的判断力和冲动指数有关——千金一掷的背后,有虚荣心的驱使,有来自品牌弥散出来的韵味吸引力,当然也有来自信仰的支撑。

  然而,他们用重金换来的大多是外国品牌:路易·威登、古驰、劳力士、香奈儿、普拉达、爱马仕……关于应不应该购买外国的奢侈品,微博(http://weibo.com)上曾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根导火索是央视主持人芮成钢。

  2011年6月13日,芮成钢发了一条微博,称自己碰到了将路易·威登、古驰、劳力士、香奈儿、普拉达等“十大恶俗奢侈品牌”同时穿戴着用的人。他的这番言论引起网民们的强烈围观,支持者甚众,称一些中国人“穿上名牌依然是暴发户”,反对者也大有人在,特别是做奢侈品生意的商人们,他们表示芮成钢的言论很不负责任。

  一波不平,一波又起。之后,网上又热传这样一个帖子—— 一部iPhone4,云南玩一圈;一个爱马仕,欧美列国也回来了;全世界你都玩遍,可能还没花一辆跑车的钱;那时候,你的世界观也都变了。生活在于经历,而不在于名牌;富裕在于感悟,而不在于奢华。晚年时可以给后代讲述我们的故事,而不是拥有过的一件件过气名牌。

  针对这段文字,站在风口浪尖的芮成钢,发表了这样的看法:用各种奢侈品牌堆砌起来的豪华生活,是很多中国新富们想象中的欧美富人的生活状态,是被一些依赖奢侈品牌广告市场投放费用的,所谓的时尚媒体忽悠出来的需求。因为没见过,所以被忽悠。

  如此看来,只为这一场派对而花费重金置办“家伙什”,的确成了非明智的决断。

  奢侈品的真正意义

  有钱人到底需不需要奢侈品?他们所需要的奢侈品应该烙印怎样的专属符号?以往的上流社会圈子,以奢靡之气盛行,所以奢侈品牌的设计也多数极尽奢华,价格当然也就一直居高不下了。

  随着理性消费意识的回归,人们在挑选和购买奢侈品的需求上也随之有了变化。冲动消费显然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低调奢华风的走俏。极简的设计理念,去除浮夸和躁动的因子,奢侈品跟刚性需求产生互动。

  不是倡导用消极的态度对待奢侈品,是引导大家理性地消费奢侈品。只有秉持量力而行的购买原则,才能让奢侈品不偏离“本能”航线,实现它的真正意义。最近有本土专家建议大家在选择奢侈品的时候,也把目光投放到中国本土的奢侈品牌上。“中国从来都不缺乏奢侈品,但中国缺少奢侈品牌,中国要推出自己的奢侈品牌,首先需要有民族自己的品牌灵魂,中国真的需要有创造力的品牌设计师,独特的产品创意与设计才是奢侈品的原动力。”在业内看来,本土的奢侈品无须抄袭和模仿欧美元素,但可以借鉴欧美品牌的经营布局和全球战略。

  理性消费奢侈品之后,也需要去“经营”它。一个人的身份价值是以社会形象和自身形象来提升的,奢侈品具有超出实用价值的符号价值,是人们炫耀财富、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当然也是进入上流社会不可或缺的“标签”——奢侈品就像是双刃剑,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你爱它,然后才会选择它,最后才是“利用”它找到跟你志同道合的人,实现多赢。

  这是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但前提是,你是有信仰和进取心的人。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