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ST精伦上演主业转型生存术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崔文官

  八年间四次转型“屡转屡败”

  连发两则进军互联网电视的消息,让ST精伦在半月之内两次封至涨停板。

  对于此次进军互联网电视产业,该公司证券事务代表赵竫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前几年转型确实方向一直没有把握好,公司也一直没有主打产品和核心竞争力,所以不是很成功,公司现在做的互联网电视前景还是不错的。”

  但业内却有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

  事实上,2002年上市之后,精伦电子就不断转型,不断寻找新的主业。但项目频繁更换,发展方向一直未定,其主业更是自2004年起连续8年亏损。进军互联网电视的ST精伦,能否打破“转型必败”的宿命?或许这只是ST精伦主业8年亏损,却能一直混迹于股市的另类生存逻辑的再一次展示。

  四变主业

  6月14日,ST精伦发布公告称,已经与楚天网络达成一致,签署了“数字电视+互联网双模云影音智能机”业务合作框架协议。

  ST精伦表示,“本合作框架协议的履行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而在6月初,公司刚刚与PPTV签署了产品合作推广以及产品合作运营协议。

  “公司多次转型,主营业务也是一变再变,但是一直未能找准公司的方向,这次进军互联网电视前景也不是很乐观。”一位长期关注该公司并去公司调研过的分析师告诉记者,“一是牌照问题(国家广电总局总共发了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精伦电子不在此列。唯一办法就是与有牌照方合作,打擦边球);二是公司分成比例很低;三是公司对于后期增值服务并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

  对于盈利模式,赵竫称会在今后的增值服务中逐步体现出来,但是具体模式为何,赵竫称并不十分清楚,但她向记者强调互联网电视是非常有前景的。

  进军互联网电视,已经是ST精伦的第四次转型。

  据了解,ST精伦上市之初,主要生产电话计费器、IC卡电话等公用通信终端项目,很受市场欢迎。上市时募集的4.78亿元,几乎全部投向公用通信终端。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移动通信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手机的普及,公话终端市场萎缩,产品毛利率急剧下降,公司这项业务也基本“报废”。

  公开数据显示,2001年,精伦电子在上市前的主营业务收入高达2.95亿元,净利润8352.7万元;而在上亿元募集资金投下后,2004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竟下降至2.57亿元,净利润更是锐减至564万元。

  此后精伦科技开始了主业转型之旅:2005年,公司把主业集中到税控收款机项目、二代身份证阅读机项目、电子视频监控等新兴电子产品上,但是变更募集资金投入的项目让人失望。2005年年报显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4.8%,降至1.42亿元,净利润更是出现了1.12亿元的亏损。

  2006年,精伦开始谋划向消费电子领域转型,主攻车载导航系统GPS。2007年年报显示,GPS产品的销售收入4228万元,实现利润700多万元。但是仅仅过了一年,精伦电子的消费类电子产品的经营业绩却开始下滑。

  在2009年半年报中,精伦电子把亏损的原因归结于转型,称“是从传统销售渠道转向网销的过渡过程中,销量出现了较大的下滑,并称GPS市场竞争太激烈,利润又薄,公司将不再开发新产品。”这意味着,2007年选择的以生产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主的转型方案已被舍弃。

  2008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公司陷入低谷,当年净利润为-7723.21万元,而2009年境遇更加恶化,公司2009年的净利润达到-1.7亿元,连续两年亏损也让精伦电子“披星戴帽”。

  在前两次转型不成功的情况下,精伦电子开始向三网融合转型。在2010年年报中,对公司三网融合的新产品——精伦H3前景非常看好。但据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高清娱乐电脑业务实现收入仅为210万元。

  赵竫透露,精伦H3售价约为3800元左右,以此推算,公司2010年卖出精伦H3不到600台。

  那么,此次进军互联网电视是否会改变之前“转型必败”的宿命呢?这个问题或许只有ST精伦自己清楚。

  高管抛售股权  

  在公司主业一变再变的背后,公司的管理层对于企业发展也一直存在很大分歧,且难以调和。而其根源就在于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和管理层的理念冲突。

  公开资料显示,上市之初,公司董事长张学阳为第一大股东,持股30.5%。曹若欣、蔡远宏、罗剑峰(张学阳妻弟)并列第二大股东,分别持股19.05%,刘起滔持股12.5%。也就是说发起人任意3位股东都可以否决不利于公司发展的重大事项,即使在2006年完成股改,也并未给这种格局带来太大影响。

  “张学阳、曹若欣、蔡远宏3人组成的‘技术派’铁三角,与罗剑峰、刘起滔组成的‘市场派’,对于公司发展方向一直有分歧。”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

  该分析师表示:“张学阳坚持要有市场必须先有好的技术观念,而负责市场的罗剑峰、刘起滔则有着相反的理解。张学阳、曹若欣、蔡远宏3人股权远远高于罗剑峰、刘起滔股权之和。这就导致每次分歧,都是技术派占据上风,但是经营结果表明,市场派才是正确的。”

  “我参加的几次关于企业发展转型的股东大会都是如此,虽然刘起滔和罗剑峰当时对张学阳提出的规划提出异议,但是面对表决,他们屡战屡败。”该分析师告诉记者。

  2005年至2006年间,公司出现了一波辞职潮。销售总监邱长春(公司监事)、华东区域销售负责人胡涛,公司董事刘起滔、罗剑峰和财务总监邓锋、董事金家明相继辞职。此外,据当年新闻报道显示,也有很多公司中层辞职。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2009年10月16日,ST精伦公布了股东大会决议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创始人之一的曹若欣不再出现在第四届董事会名单中,公司各专门委员会也都没有了曹若欣的身影。“技术派”铁三角由此也宣告瓦解。

  与辞职潮相伴的是抛售股权。2007年5月29日,刘起滔、习梅(刘起滔前妻,股权分置改革之前离婚,所持股权平均分割后均低于5%)在解禁当天全额抛售公司股票。罗剑峰也逐步减持,其持股量下降到2011年年报的1158.8万股,持股比例由上市之初的19.05%下降到现在的4.71%。

  此前坚决持有股份的张学阳也开始了抛售,2011年7月20日,发布公告称:自2010年9月1日至2011年7月19日收盘,该股东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减持46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9%。

  为了尽快摘掉帽子,公司在2011年曾将公司旗下的一家房产公司转让出去。2011年6月14日,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股权转让的议案》,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拟将公司持有的湖北现代同创置业有限公司70%股权转让给湖北现代城建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转让金额拟定为人民币1.5亿元。

  同时公告还称,“监事会认为,该股权转让有利于盘活闲置土地资产,风险可控,不存在内幕交易行为及损害股东权益或造成公司资产流失的现象。”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上述分析师告诉记者,“公司此举实际上是为了摘掉帽子,但是没想到退市新规的出台,使得公司如意算盘落空了。交易所认为其靠变卖资产将利润转正,公司没有可持续性能力,因此不同意其摘帽。”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