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陈淮:幸福城市的现实解读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30 01:15 来源: 中国经营报

  陈淮

  40多年前,我作为一名知青,从大城市到内蒙古农村上山下乡,生活了整整6年,今天,我又回到这里,来讨论幸福城市的问题,这个巨大的变化,让我很有感触。

  中华民族不是一个不懂幸福的民族。我们的理想是“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幸福不幸福?农民起义造反的目标是“等贵贱、均贫富”,这幸福不幸福?你浇水我种菜, 你织布我耕田,十五的月亮爬上来,这幸福不幸福?但我们这个民族既不熟悉也不了解,“城市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幸福。

  我们正在探讨和正在推进的“城市化”,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让大家感觉满意就是幸福了。城市是一个资源的集合体,最近几十年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走过了很漫长的道路。比如看看包头当年的照片,以今天眼光来看,当初我们建立的不是一个城市,只是一个工业基地,工厂和住宅放在一块。我们再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比如伦敦的照片,有教堂、有皇家建筑,还有一个个街头公园,人不是很多,大家安详平和地在那里漫步,可以想象人均占有的城市绿地面积很高,我们可以感觉到里面流露出来的幸福感,这是一个由神统治到人、平民统治的城市,这就是城市的幸福。

  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上,中国超过50%了,跟发达国家还有差距,但这只是数字上的差异,不够直观,我们跟人家比较过人均燃气管道占有量、人均固定资产、人均福利资源,还有社保养老指数等等的差异吗?

  目前我们住在城市的人口中,有2/5还是农民工,他们并没有在城市中落户。中国要建设的“幸福城市”,不光是大学毕业生工作三五年能买到房子,也不光是大气污染指数的改善,而是生活在城市里的2.4亿农民工,还有2亿要进城的农民工,能不能让他们感觉到幸福?

  回想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们以为“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就是城市,实现共产主义就是最大的幸福,在北京还真的建设了三栋“共产主义楼”,挑选出几百户先进家庭,让他们住在上面。这些大楼最大特点是什么?是家家户户都没有厨房!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想,到了共产主义,最好的事就是吃饭不要钱,既然如此,还要厨房干什么?我们其实就是从“吃饭不要钱”这样一个对幸福的理解,开始城市化。

  直到今天,中国建成了数量众多的新城市,包括鄂尔多斯市,大城市如北京办过奥运会,上海搞了世博会,广州也开了亚运会。但就整个中国而言,城市化还停留在很不平衡的阶段,城市的建设质量,仍然是非常低的。当然,现实的矛盾和危机也带来了变革的动力和机遇,当人们意识到城市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时,变革就会发生。

  回到跟鄂尔多斯市相关的话题上来。政府领导告诉我们,这里资源丰富,“羊煤土气”,但这只是鄂尔多斯市,整个中国资源匮乏的情况还很严重,所以我们要走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化道路。鄂尔多斯市羊绒衫产量占全国1/3,全世界的1/4,鄂尔多斯羊绒衫的口号是“温暖全世界”,但人均下来,温暖全体中国人还都远远不够呢。我们的石油资源人均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一成而已,天然气人均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4%。

  这就是中国城市化进程面临的最大现实,也是我们追求“幸福城市”不能回避的问题。我们不要把幸福定义为主观愿望、主观想象甚至是主观的意向,离开客观物资基础,有什么幸福可言?

  本文为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在2012幸福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的发言,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