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国制造重新崛起 中国制造要寻新路

2011年05月12日 14:47 来源:深圳商报

  今年年初至今,多家国际咨询机构轮番出台报告,讨论人口红利消失后,中国由以低端出口导向的经济逐步转变为内需驱动型的经济,将推动全球产业布局发生新一轮变化,以及对“中国制造”的影响。

  上周,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报告指出,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美国把制造业大量外包给中国的时代即将结束。

  波士顿公司还预测,到2015年,在美国市场销售的商品中,本土产品将可能领先于中国制造,美国将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

  此前,埃森哲咨询公司也发布其制造业报告称,多数欧美制造企业正在考虑将工厂从中国等亚洲国家迁移至美国或拉丁美洲。

  埃森哲(大中华区)流程和创新绩效服务高级合伙人高志麟强调,这种变化对中国而言利大于弊:“未来中国将从中低端制造业聚集地,转变成高端技术与资本密集型的经济体。”

  “61%的企业表示,它们正在考虑将其制造中心转移到离客户更近的地方。”高志麟表示。

  埃森哲的这份调查涉及287家制造业企业,其中90%是总部在美国的企业,还包括一些来自欧洲的企业。

  报告进一步指出,相比节节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其他因素,对美国企业来说,巴西和墨西哥恐怕是更好的制造基地对象,而对于西欧企业而言,东欧是更理想的选择。

  无独有偶。波士顿的报告表示,在亚洲其他地点很难寻找到中国这样的供应基地、货运基础设施和熟练工人,因此综合考虑后,美国企业选择回迁其制造环节的可能性很大。埃森哲的报告显示,59%的受调查企业表示,它们开始寻找新的供应方式;而54%的企业计划改进其现有的供应网络,尤其是要在成本上进行大幅度削减;37%的企业表示,它们已经开始将制造中心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向外迁移。

  这似乎很符合奥巴马通过“再工业化”振兴美国经济的蓝图。目前在美国国内,制造业占GDP的比重由最高时的30%下滑至11%左右。

  那么,所谓的“人口红利消失”真的是导致制造业从中国流失的导火索吗?高志麟指出,在调查中他们发现,制造企业之所以希望撤回在岸或者近岸基地,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而是最近一轮的大宗商品价格普涨。

  “大宗商品价格普涨,导致制造企业赖以生存的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原油的价格依然呈现上行态势,特别是今年原油价格飙升,使得企业从离岸的制造中心到消费市场的运输成本和风险大大提升。”高志麟解释。

  运输的确是个头疼的问题。49%的受访企业表示,它们遇到过货品周转和到达时间的困扰;46%的企业表示,它们有产品质量的困扰。

  不过,这对于中国并非是一个坏消息,因为“中国正在逐步成为制造企业的主要消费市场之一”。高志麟指出,与其说制造业大举迁离中国,不如说中国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其作为亚洲乃至全球消费市场的转型。有制造业迁出中国,必然会有新的制造业迁入中国。

  埃森哲调查显示,目前希望3年后逐步从中国转移制造中心的,多数是年收入在2.5亿~50亿美元的中型企业,而年收入在50亿~100亿美元的大型企业则更愿意在中国布局新的产业链。

  世界上主要的机电元器件生产厂家和电气传动公司丹麦丹佛斯公司在中国的经历似乎可以验证这一点。其全球执行副总裁和首席运营官方行健表示,由于目前各类清洁能源传动机的制造企业大多落户中国,中国成为他们巨大的市场,其在中国正不断扩大生产基地的布局。

  在对待中国的经济转型上,快速消费品企业的步伐走得更快。星巴克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执行总裁王金龙告诉记者,中国是星巴克的第二大市场,目前他们在中国建立了第二大研发中心,在云南本土培植采购咖啡豆,一系列战略规划将带动中国的农业种植产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