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中国平安转手1号店 两年赚逾十倍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2-27 18:30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擅长金融布局的中国平安战略入股电商1号店,成功抄底后又顺利转手,并安心持有剩余股权等待IPO前景。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 闫蓓】/文

  美国当地时间2月19日,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宣布增持中国平安控股的中国电子商务网站1号店控股公司(下称“1号店”)至51%。不足两年时间,中国平安一次成功转手,获利超过10倍。

  2011年5月,沃尔玛小规模入股1号店,低调得没有透露任何交易细节。不过当时就有多位市场人士预计,沃尔玛的真实目的是获得控股权。

  据记者证实,本次增持实则在上一次的并购条款中已埋下伏笔,按照并购条款,增持价格与上一次相当。上一次是以6500万美元(约4.5亿元人民币)转让20%股权,以此计算,沃尔玛增持至51%,累计出资约为1.66亿美元(10.44亿元),这使得1号店的估值成功超过20亿元。

  中国平安仍持有1号店约39%的股权,位列第二大股东。这也对应了1号店董事长于刚在本次增持后的说明,“沃尔玛对1号店的投资属于增持行为,并非网传的收购平安剩余股权,平安没有退出1号店。”

  戏剧性的是,1号店在没有引入中国平安之前,也曾与沃尔玛接触,却基于企业估值与资金到位时间方面的分歧没有成功。

  而在时隔两年的这一次交易中,“网上沃尔玛”的1号店在另一个意义上成为了“中国的沃尔玛”。

  为什么沃尔玛迫切想拥有1号店?

  2011年3月的谈判期间,正值沃尔玛遭遇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大困境:因过期食物、裁员等不利新闻被拖入长达数月的质疑和责难,多位高管引咎离职。

  沃尔玛希望分两步走,先和1号店磨合,再视情况而定。一位熟悉交易的人士告诉记者。

  谈判期时,腾讯和红杉资本都曾深度介入。最后的结果是,尚未盈利的1号店已估值超过20亿元。

  2011年11月,中国平安争夺上海家化控股权时,则再度利用了1号店。时任平安信托董事总经理、家化项目负责人陈刚将利用1号店的全国销售网络,拓展为家化的分销渠道,也令收购家化项目加分不少。最后中国平安也如愿入主上海家化。

  仅接手数月后,陈刚的意外离职也削弱了中国平安对1号店的利用价值,间接推动了1号店短期内再次出售。更主要的原因是,沃尔玛新任中国总裁高福澜于3月1日到位,平安利用了沃尔玛卷土重来、大展拳脚的机会。

  2008年成立至今,1号店仍处在烧钱阶段。“1号店处于每年都在亏损,某种意义上如果没有平安注资,能不能撑下去都是个问题,虽然于刚不这么承认。”上述人士说。

  而成功抄底,则另有隐情。“平安拟定2亿元收购1号店80%股权,但实际出资额只有8000万元。由于该投资为分期支付,而仅仅一年合作,平安和1号店日渐拉开经营理念的差距,导致了平安不再出资,而动议出手。”

  对于1号店,中国平安曾有大计划,将投资创建的平安药网和平安医网划入1号店以实现三网合一。马明哲还有意利用基于保险业务的信息网,包含大量医疗数据及客户基础信息,构建属于自己的健康产业链:“但由于计划过于创新,健康险的理赔数据和报销流程短时间难以与网络对接,又没有相应投后团队指导,平安并未实现该计划。”上述熟悉交易人士表示。

  但中国平安反倒展现了资本运作高手本色,让1号店业绩的增长对自身日渐依赖。

  中国平安的采购业务都通过1号店,内部的采购订单比例在60%-70%以上。即使1号店不能提供相应货品,也一律通过1号店走账。

  2011年底,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德勤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电商企业1号店前3年的平均增长率高达19218%。疯狂增长的1号店正是到了出手的时候,况且1号店光鲜的背后是金钱筑起的代价,与自身的战略相比,中国平安已无力输入更多资源。

  据记者了解,中国平安短期不再进行股权出让,而是安心等待1号店未来的业绩增长与IPO前景。协助1号店得到业务扩张资金与沃尔玛资源整合,其业务收入增长速度将更上一层楼,这是中国平安新一轮以取得更高股权增值回报的“权宜之计”。

分享更多
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