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少增的8325亿元存款哪儿去了

2011年05月13日 00:35 来源:经济导报

  经济导报评论员 兰恒敏

  11日央行公布的4月份金融数据显示,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3377亿元,同比少增8325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净减少4678亿元。

  这8325亿元存款哪儿去了?央行没有说明,估计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但是弄清这8325亿元存款的去向却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反映宏观调控下的资金流动真实意图,并对我们看清实体经济的运行状态很有帮助。

  会用于消费和扩大内需吗?这是管理层最想看到,但也是最不可能实现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对未来深刻的不安全感以及“先苦后甜”的处世原则,使得中国人宁可坐视自己的财富慢慢地被通货膨胀侵蚀,也舍不得拿出来及早花掉;恰恰相反,越通胀,大家越不敢花钱。

  有数据为证。央行3月16日发布的2011年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14.2%的居民倾向于“更多消费”,创下该项数据发布12年以来的最低值。今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往年12月回落3.3个百分点。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3月份回落0.3个百分点。消费意愿和现实消费双双走低说明:少增的8325亿元存款并没有去拉动消费。

  那这笔庞大的资金到哪里去了?“抓住一切可能的投资机会,尽快地让钱生钱,以度过未来的艰难岁月”是这部分流失存款的最迫切愿望。可能的投资机会有3个:一是黄金、白银、邮票、艺术品、大宗商品、房地产等。前段时间天津文交所艺术品的暴涨和最近白银的暴涨暴跌,都是这部分资金进出的影子。二是基金、债券、信托、股票等资本市场。也许有人不解:存款流入股市应该涨才对,怎么不涨反跌呢?很好理解:新增资金都被新股发行“吃掉了”。统计显示,一季度沪深两市共发行新股88家,平均一天发一家,IPO融资总额959.91亿元。4月IPO融资约260亿元,1-4月合计约1120亿元。如果没有储蓄资金的支持,股票市场早跌到爪哇国去了。

  但上述两大投资领域风险系数较高,流入的存款数量占比不会很大。8325亿元存款流失的主要方向可能是“民间金融系统”,即各种各样的民间小额贷款公司、民间高利贷等。

  这一流向是由央行宏观调控的模式决定的。由于当前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超过20%,银行可供贷款的资金非常金贵,必然优先供应盈利水平高、经营稳定、风险系数小的国有大企业(效益好的垄断大企业尤佳),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面临求贷无门的窘境。为了维持经营,中小企业不得不向小额贷款公司或民间拆借高利贷。有的高利贷竟然达到月利息10%的令人吃惊的程度。4月13日,在包头商界举足轻重、民间传说资产高达40亿元的商人———包头惠龙集团董事长金利斌,因不堪承受高达12.37亿元的民间高利贷债务,自焚身亡。高利贷的疯狂可见一斑。高利贷的资金从哪里来?最大的可能是从亲戚、朋友、同学、老乡、生意伙伴等借入,这些人作为个体微不足道,但聚集起来就是一股巨大的能量。他们会比较:存银行是“负利息”,炒作投资品或股票有高风险,而借给小额贷款公司能每月稳赚几个百分点,稳妥又合算。大量的储蓄存款可能就是这样流失的。

  我们假设: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到15%,银行存、贷款利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个百分点,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银行方面,由于可供发放的资金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就会增加,中小企业对民间资金的需求会减小,民间借贷利率会压低;储户方面,银行存款利率提高和民间借贷利率的降低,使二者的利差减小,储户存款将回流银行。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能获得比较充裕、利率不算太高的贷款,储户的资产得到保值,民间借贷环节的暴利将被有效压制。这是比较理想的局面。可惜的是,我们的假设毕竟是假设,央行目前尚无改弦更张的打算,他们依然陶醉于“利率水平比较舒服”、“存款准备金率没有上限”的判断中。

  最近笔者不断听到业内朋友关于“江浙一带许多小企业濒临破产”的信息,尽管我们无法得到这些小企业生存状况的全面、权威的最新报告,但在目前的金融生态下,小企业的生存状况是可以想象的。但愿2008年东南沿海一带小企业大批破产的惨剧不会发生。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