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水皮杂谈:阳光总在风雨后

2011年07月01日 23:39 来源:华夏时报

  2009年有一部大片叫《建国大业》,2011年有一部大片叫《建党伟业》,两部片子,大腕云集,搅得中国电影市场风生水起,中国的电影票房在此过程中高潮不断,电影已然成为一个朝阳行业,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把股市当作正在放映的电影就是其中的一种。有人说,如果今年的股市是一部电影,近期的调整就像是插播的广告。由于广告时间过长,观众纷纷要求退票,电影院表示,正在考虑把上半场的悲剧片换成下半场的喜剧片,但是前提是大多数人先退票。于是观众很纠结:不退票吧,广告不停,悲剧片还在演;退票吧,又怕错过喜剧片。以九十周年大庆画线,时间正好进入下半年,那么下半年有喜剧片上演吗?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概率特别像高盛奥尼尔所言的“黑天鹅”事件,如果寄托的希望过大,恐怕失望也就过大,但不如淡定一点,有“黑天鹅”是惊喜,没“黑天鹅”,日子也要过下去,与其翘首盼望喜剧片,不如等待悬疑片,期待文艺片。

  悬疑片要解决的当然是目前或者说以后中国经济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那就是中国究竟会不会如索罗斯所预言的硬着陆,如果不是,那么滞胀的风险又该如何化解?

  这个问题,央行说了不算,发改委说了也不算,证监会说了更不算,说了算的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叫温家宝,中国的总理。

  温总理的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中国既能控制住通胀的预期,又能保证经济有一个较快稳定的发展,温总理的回答出现在他刊登于英国《金融时报》的署名文章里,算是对国际社会最近甚嚣尘上的看空中国舆论的直接回应。文章登在国外,反应却在国内,A股之所以能在2610点跌势戛然而止返身向上,有调整到位的因素,但是更大程度上源于温总理文章的强心针效应,现在市场面临的是短暂的刺激效应过去之后,市场进一步走好的动力在哪里?货币政策调整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如果大家还有记忆的话,一定还会记得温总理对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价,货币供应和信贷规模经过九次提准四次加息后已经回归正常水平。换句话讲,没有必要进一步从紧收缩,而在伦敦的演讲中,温总理又把通胀控制的预期目标从4%放宽到了5%,自我减加,一方面是呼应了美联储类似放宽的政策,另一方面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量化宽松,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六月份加息落空的原因所在,这是内因。

  谁都知道,中国的外储增加是一个趋势,并不会因为提准加息而改变,5月份中国的顺差是500多亿美元,前5个月已经超过了2000多亿美元,热钱进入中国挡都挡不住,整体流动性过剩是我们必须要适应的现象。同样我们说了不算的还有国内的CPI,因为我们的通胀并不是那种供不应求的通胀,而是结构性的、成本推动性的、输入性的通胀,根源不是别的,恰恰是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弱势美元,美元走弱,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就走强,原油期货价格就居高不下,油价走高推动粮价走高,粮价走高推动肉价上涨,中国的CPI是一头猪的CPI,CPI也就居高不下。但是现在美元出现了筑底回升的势头,油价跌回90美元附近,玉米价格出现大幅跳水,20个交易日下跌幅度达到23%,回到去年10月跳空缺口上方,中国猪肉价格的回落指日可待,CPI回落的国际因素已经成熟,这是外因。

  既有内因,又有外因,因此谨慎乐观地看部有起有伏小资情调的文艺片应该不是奢望。作最坏的打算,尽最好的努力,对政府是如此,对市场是如此,对投资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