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10:40 来源:《中国慈善家》
不管是受到了亲人的熏陶,还是仍然只是为了实现某种利益,不可否认,默多克的慈善活动让其展现了难得的温情一面
文 | 本刊记者 赵晨 倪妮
澳大利亚记者艾里克·埃利斯眼中中国制造“最成功的出口品”邓文迪,目前则在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最新“产品”推向全球。
最近上映的《雪花秘扇》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海外宣传力度最大的一部中国电影,这当然要主要归功于作为其制片人之一的邓文迪——邓素以善于利用其广阔人脉和资源著称。据说,《雪花秘扇》的整个筹拍过程,邓文迪都没有用她那有名丈夫的一分钱。
“中国只有三个人——王中军、张伟平、江志强,能够真正把中国的电影推向国外。现在,邓文迪算是第四个这样的人。”《雪花秘扇》的合作伙伴——华谊兄弟公司金牌经纪人纪翔对邓文迪表达了高度赞赏。
所有人都相信,20多年前,当邓文迪“把自己从一个中国的简朴生活地,发射到当今世界最富有、最有权力的家族企业中”(埃利斯语)时,她的人生完成了一次大“跃进”。但往往容易被人忽略的是,这个足足比默多克年轻37岁的中国女人,也给他带来了巨大改变。迎娶邓文迪后,默多克把头发染成了橘色,七十多岁时还有了两个试管婴儿,而在诸如慈善晚宴等社交场合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了这位曾经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兴趣的老派男人的身影。
2008年汶川地震后,时任MySpace聚友首席策略官的邓文迪在其个人空间中透露,身处戛纳的她已经呼吁全球各界明星人士关注四川地震、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同胞,并得到积极响应,这其中包括U2乐队主唱Bono、好莱坞影星布拉德·皮特、哈里森·福特等。而除了以个人名义,通过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向四川灾区捐款70万人民币外,她当然还不忘拉上自己富有权势的丈夫。
“每一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我看到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我和妻子多次流泪。不久,我们透过新闻集团将我和妻子的捐款(包括物质)迅速送往了灾区。不仅如此,我们还通过新闻集团派去了大量的新闻记者,让他们通过报道来为中国的灾区筹集捐款,好让他们站起来重建家园。”默多克说。
中国有媒体亲切地称默多克为“中国女婿”。1998年,他也曾通过新闻集团向中国洪灾重灾区捐款100万美元,以帮助受灾的人们早日战胜洪水。虽然这其中不乏中国战略的考量,但有人认为,认识了长袖善舞、热衷慈善的邓文迪,至少能让默多克看起来更富人情味一些。
两极
很多人都不喜欢默多克,尤其是非默多克旗下媒体的记者们,更是常常把他刻画成一个恶魔。其收购手段、摇摆不定(或者说灵活多变)的政治立场以及所崇尚的君主制文化都令他饱受诟病。
默多克所信奉的哲学是“缺少尊敬比赢得尊重更省钱”。人们总爱拿他与其竞争对手、美国CNN大股东泰德·特纳对比:1997年,特纳捐给联合国其身价的三分之一以及10亿美元用于传染病防治等,四年后,其财富达到90亿美元。他直言不讳:“我发现越做好事,钱进来的越多。”而默多克,虽然也捐出1000万美元在洛杉矶盖天主教堂,但捐款没特纳大方,2001年时其资产比特纳少了10亿美元。
尽管控制着世界最大的跨国媒体新闻集团,并以77亿美元的身价名列2011福布斯富豪榜122位,但默多克在慈善领域的作为乏善可陈。
今年初,一位名叫迪克·史密斯的商人想募集10亿美元慈善基金,以鼓励更多富人捐赠。他写信给默多克,称如果他有兴趣捐赠,此基金会将会以其母戴姆·伊丽莎白·默多克(Dame Elisabeth Murdoch)的名字命名,以纪念她多年来在慈善事业的功劳,或者干脆直接命名为“默多克基金会”。不久,新闻集团相关人士表示,这个提议虽好,但是默多克不愿意建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基金会,他更喜欢不公开地捐赠。
默多克的母亲、现年102岁的伊丽莎白,在澳大利亚是一名家喻户晓的慈善家。婚前,她就热衷公益,曾是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志愿者。1933年,她成为皇家儿童医院管理委员会的成员,并且在1954年至1965年期间,担任会长职务。在她80多岁时,她又创办了致力于儿童健康的默多克儿童研究所。此外,她还是一家残疾人基金会以及聋人基金会的创始人之一。
“很少有人能和伊丽莎白相比。她热衷的领域繁多:教育界、艺术、儿童、植物和动物、遗产、医学研究、社会福利……以至它们需要按字母顺序编目。澳大利亚很多慈善机构,从皇家儿童医院到澳大利亚芭蕾舞学校和皇家植物园,都得益于她的参与。”《墨尔本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她。
就在2011年3月,这位传奇的百岁老人又一次爆发了她的能量——她参与了澳大利亚一项支持碳税的公众活动,并因此被媒体誉为“气候卫士”。当伊丽莎白被探询能否公开出面,支持这项碳税活动时,她当即不容置疑地回复“没问题”,并在一封公开信上签名。
有意思的是,虽然默多克近来也倡导绿色,其麾下报纸却与此大异其趣。《澳大利亚人》称,征收碳税会迫使八家煤矿倒闭,继而减少数以千记的就业岗位。《先驱太阳报》则撰文指出,碳税会推高麦当劳之类的物价。曾有其他媒体以一幅漫画对此加以讽刺:一位老先生在看报纸,报上赫然印着“新闻集团对碳税征收说不”,旁边一位酷似伊丽莎白的老太太说:“你还在看那些烂报纸?”
自我的慈善
与通常的严父慈母不同,父亲凯斯对家中唯一的儿子鲁伯特很是喜欢,甚至可以说有点溺爱,但伊丽莎白却对其非常严格,曾让他独自睡在花园里的一间小木屋里,只有在寒冷的冬天,才可以和父母以及姐妹们一起在大房子里睡觉。
母亲的引导和熏染,无疑对默多克的影响是深远的。虽然无法与支持着多达110个慈善组织的伊丽莎白相比,但默多克对故乡澳大利亚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在这里,总是能听到默多克的慈善之举,“这是鲁伯特为我们建设的学校。”“这条道路是鲁伯特出资修建的。”“这家医院,医疗设备很先进,但医疗费却相当的低,是鲁伯特建的。”
与母亲一样,默多克也是环保主义者。他曾宣布在2010年前,新闻集团要实现零排放目标,为此,他鼓励员工购买混合燃料型汽车,并买了一辆“雷克萨斯”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当座驾。福克斯影片公司则改用太阳能高尔夫车载游客在影城观光。同时,他旗下的出版社,也转用再生纸印刷所有书籍。
事实上,默多克的环保计划还改变了一些人对他的看法。澳大利亚绿党领袖、参议员鲍勃·布朗曾在这项计划公布之后不久说:“我不是默多克的颂扬者,但他的行为的确值得夸奖。这个计划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同时我也希望有更多的商人可以以默多克为榜样,为环保贡献自己的力量。”彼时,默多克刚刚宣布收购道琼斯公司,被不少人批评为“妨碍新闻独立、立场保守”。
而相比伊丽莎白,邓文迪参与的慈善项目更具个人色彩。曾经的移民身份与在耶鲁大学的经历,使她在其参与的众多慈善项目中,尤为倾心教育。在较为贫穷的曼哈顿下东区,邓文迪还投资130万美元资助了全美国第一所中英文双语学校。“这里50%的公立学校教育条件和水平都很差,很多黑人家庭的孩子根本无法毕业。”邓文迪说,“而我发现在美国,中文已经成为最新的潮流,更重要的还不是语言,很多人其实并不了解中国文化。”该学校学生大约70%都来自吃免费午餐的贫困家庭,以前他们很难考取好的大学。而在最近的考试中,双语学校在纽约市1400多所公立学校当中,数学成绩排名第三,英文则是全纽约市第十名。
2008年,她带着“邓文迪高校女生传媒精英奖学金”回到中国,资助国内女大学生实现传媒精英之梦。之所以设立此奖,是因为她发现很多女大学生都非常优秀,但苦于没有机会和资金,难以获得更好的发展。联想到自己当年在耶鲁求学,跟优秀校友、企业家的交流使她眼界大开,于是她希望向那些如同自己年轻时的女生讲述经验教训,并提供一些资助及实习机会。
2008年9月,身为两个孩子母亲的邓文迪还举办了致力于促进孕产妇健康,以降低婴儿死亡率、防止妇女分娩死亡的“白丝带联盟”慈善晚宴,英国首相夫人、印度总理夫人等社会政要名流均到场出席。“当我生第一个孩子时,我记得我问医生,我是否还能活下去。”她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邓的外祖母就因为难产而去世,很多年来,这都是邓文迪心中的阴影,于是她决定成立“白丝带联盟”,让每一个产妇在生产时有经验丰富的助产士在场并得到很好的产后照顾。
在这点上,默多克的做法与邓文迪颇有异曲同工之妙。2005年,他仿照巴菲特,将午餐时间放到网上进行拍卖,所得全部捐赠给以色列的耶路撒冷理工学院——默多克正是犹太人。
或许这样的附会有些阴谋论的意味,但不可否认,作为一个精明的商人,默多克习惯于只做能够对自己带来利益的事。
但如果涉及到儿女,默多克夫妇仍然只是一对普通的父母。邓文迪经常会带着两个女儿Grace和Chloe去做慈善,或者到贫困的人家去感受生活。“我得让她们知道没有空调的游泳池是怎样的?”在家里,二人则被鼓励参加各种劳动。“我会给她们打分。”邓文迪说,“比如到花园浇花、好好学习钢琴、帮助其他小朋友,都是可以加分的。”
而默多克则多年来积极参与一家其发起成立的寻找丢失小猫的慈善组织。“1988年,我的儿子杜克兰17岁时,丢失了他的小猫Joey,他大哭不止。从那天起我就发誓,要找到世界上所有走失的小猫——这是一个比建造媒体帝国还要宏伟的事业。”每逢该慈善组织举办活动,默多克都会亲自出席,抱着小猫拍照,并讲述上述故事,在场的各界名流无不动容。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