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07月22日 13:13 来源:中国经济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三年前,江苏省开始实施了一项名为“万顷良田”的惠民工程,工程的目的是将工程项目区内的村庄整体搬迁,将村民集中到城镇中的多层楼房中,使村民成为居民。然后将腾退出的土地恢复成连成片的耕地。
“万顷良田”这个好听的名字表达着当初工程策划者的美好愿望,可是计划在实施的时候,却被当地的一些政府部门唱的有些变调。
最近南京市六合区竹镇,不少村民联合向媒体反映,六合区竹镇送驾村在建设“万倾良田”的过程中,在安置房还没有开工的情况下,竟然让农民搬迁,而一再承诺的补偿款也迟迟不见踪影,让农民生活遭遇困难。惠民的工程变成了伤民工程。
当记者找到六合区竹镇的两位领导时,镇领导的解释是,边建设边搬迁,这是南京市在建设万倾良田中的普遍作法,并不是他们一家这么做。
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送驾村共有1000余户村民,2010年年底,村民们被告知,该村纳入了万顷良田工程,需要整体搬迁。目前,这个村已经有600余户搬迁。村民们告诉记者,当地的万倾良田工程是在安置小区尚未开工的情况下,就要他们搬迁的,这就使他们在居住上遭遇到困难。
村民刘娟:在外面租房子租金贵,花再多钱也租不到和原来一样的房子。虽然我们的房子是农村的,但我们在那里很知足,很好的。只能租一间两间房子,到春节的时候,我们只能一家人窝在一起,这种生活我们是过不了的。
记者又采访了几位临时租住在米厂仓库的几家人,82岁的施金兰向记者说这两天大暴雨,仓库严重漏水,他们用多个脸盆接水,整晚不能睡觉,老太拉着记者去看他们放在床上的十几个脸盆。
村民施金兰:这房子漏唉,没有办法,没睡好,叫(仓库)老板给我们搞(维修),说天晴给我们搞(维修)。我们租人家房子,被子潮了、衣服潮了、天天在晒,怎么睡啊,没有办法睡。
施金兰说,租住到仓库里以后,由于生活环境太差,她一急,现在眼睛也看不见了,马上雨季过去,高温到来,仓库里热得像蒸笼,又没有电视看,这日子怎么过?记者顺着村民的指引,来到了送驾村安置小区工地实地调察,发现这个工地是一大片汪着污水的荒滩,没有任何动工的迹象。
村民们还反映,到现在为止,镇村答应发放的搬迁补偿费、土地流转费,村民们都还没有拿到。房子拆了、土地流转了,可是钱还没有拿到,很多村民的生活陷入困境。
带着村民们的疑问,记者和几位村民一起来到南京市六合区竹镇镇政府,竹镇党委副书记李勇、副镇长陶志玉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李勇副书记介绍说,搬迁补偿费和土地流转费是实行的集中发放,这两天镇财政所正在紧张的核算,马上就要发给村民。
李勇:你刚才反映的老百姓拆迁补偿费问题,我们实行报帐,集中把身份证收过来,签字到财政局拿钱,钱拿来就打卡。老百姓有时不太理解,到我这来(听到)解释,他们都很高兴。你刚才反映的老百姓讲土地流转的问题,老百姓还是自愿,你土地流转了十亩田,没客商来拿地怎么弄,我给你400元钱一亩一年,年底客商拿了,一天没有租出去一天由我政府承担,坚决给老百姓。
几位村民提出疑问,既然安置小区没有开工,为什么就急急忙忙的要村民搬迁,造成了村民生活那么多困难?
两位镇领导承认,在建设万倾良田过程中确有一些做法不够妥当,有些操之过急,不过他们解释说,边建设边搬迁,这是南京市在建设万倾良田中的普遍作法,并不是竹镇一家这么做。对村民们目前居住的困难,镇里马上要送温暧,采取措施来改善村民们的居住条件,把万顷良田工程这件好事办好。
李勇:我们全体党政领导、村里干部,对村民一帮一,特别慰问搬迁村民,有人反映房子漏了,我们分管农业镇长全部到老百姓家看。
陶志玉副镇长还承诺,送驾村安置小区争取尽快开工,一年后,村民们就可以住进生活设施方便完善的小区。
以“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为口号的“万顷良田”工程是个好事,因为他的初衷是为村民们带来实惠,带来富足、方便的生活。
可是惠民好事就更应该办好,不应该成为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不要等房子拆了时,才发现村民们的新家还没盖好;不要等记者问起补偿款时,才开始所谓的紧急核算;不要等惠民工程完工时,才发现其实已经失去了民心。
(责任编辑:符仲明)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