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评论:中国面临问题不是简单的需求不足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7-05 18:09 来源: 《新财经》

  文/段亚林

  中国目前的竞争优势在逐步衰减,这从中国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正处于一个逐步下滑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未来的经济就一直是在低位徘徊,因为中国的经济结构终究是要转型的。而就目前而言,如果还在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格局下,中国的竞争优势将无法改观。

  如从人口的劳动力供给来看,农民的失业劳动力人口规模已从2亿左右减少到目前的2000万到3000万,用低的劳动力成本来进行国际竞争的话,这种优势确实是在逐步丧失。

  从资源环境消耗角度来讲,中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也很难持续。如有专家统计,中国2/3的水已经被污染,连生存都会成问题还谈何发展?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2倍,是日本的11.7倍。石油、铁矿这些资源的对外依赖程度超过50%。

  而中国经济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简单的这种模仿空间越来越小,尽管在产业方面,我们自主创新的能力比较弱,但简单的模范像山寨产品即便模仿得挺精巧,但是核心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同时,教育的积累优势也在逐步丧失。根据相关方的统计,国家财政教育的投入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是7%左右,发达国家是9%左右,温总理说中国要到4%左右。要知道有2/3的国家超过了GDP的4%,我们还在力争4%。

  因此说,中国面临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需求不足的问题,是竞争优势在丧失的问题。在未来要想更好地发展,只能靠技术创新,靠结构转型,当然这不能够简单理解为要靠发改委的征询规划,靠中投,靠日本和美国的投资,也不能靠铁公鸡,要寻找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现在有很多基本的产业已经转到越南、老挝、柬埔寨这些劳动力价格更低的地区。

  那么如何获取中国未来的竞争优势?中国大批的产业可以进行投资,发展的空间非常广阔,但是必须建立在以下几个前提之上。

  第一个前提就是要加大教育的投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以制造业为例,有数据显示初中和高中以下学业的占90%,大专生占比不到8%,本科生和研究生还不到4%。这要实现经济的转型我觉得还是不够的,我们教育的投入必须要加大。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指出,职工受教育年限提高一年,劳动生产率会上升17%,如果企业职工全部由初中以下改为高中学历,劳动生产率会上升24%。因此我觉得中国的经济要增长的话,调结构首先要调人口受教育的结构。

  第二个前提就是要积极缩小贫富困差距。中国要拉动内需,要使拉动内需的人有钱花,这是最基本的道理,现在贫富差距值得担忧。基本论证是中国的贫富困差距基尼系数不仅超过美国、日本,也超过了俄罗斯和印度。这也是温总理反复强调要增加中产阶级人口比例的原因,这是个很实在的问题。

  第三个前提是调整资源价格,优化资源配制。资源价格的上调在中长期还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因为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而中国的薪资是比较低的,占GDP的比重只有8%,劳动者获得的国民收入的收益比例较低,很大一块被资本或垄断的行业获取,所以资源要素调高不可避免,但不能够再让企业用大量的能耗消耗低价格的资源,来维护低质量的经济增长,优化资源配置,是未来的一个很重要的趋势。

  第四个前提是国企和民企共同发展。国企的平均收入在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上分别是5.87%和1.75%,民营企业的这一数据分别是6.05%和3.63%。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把国企获得的垄断资源、土地优势以及贷款优势淘掉以后,数据差异会更大。另外为了防止国企的过度扩张,扶持中小民营企业也是一个大的趋势。

  第五个前提是金融衍生品需要得到大力发展。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会有比较大的波动,消除这种波动最好的方式是用金融衍生品,既能做多,又能做空,双向盈利,像韩国的衍生品,基本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得到比较好的发展。美国虽然因为金融衍生品过度开发导致了金融危机,但是总体来讲金融衍生品还是发挥了稳健经济的作用。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我们应对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及其竞争力仍然会抱有乐观的心态,毕竟中国经济还处在一个高速增长的大阶段。

  (作者为东海证券副总裁)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