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温州金改亟需宏观金融配合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5 18:26 来源: 上海国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真正取得成功,离不开整个中国金融 “综合改革”宏观环境的支撑与配合
文‖潘正彦
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准设立温州金融综改试验区,拉开了全国新一轮金融改革的帷幕。4月12日,深圳出台加强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意见稿,天津滨海推出了包括金融创新的18项举措;北京、上海等大金融城市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也有新的动作。一时之间,中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之风几乎吹遍了大江南北。
但是,我们必须看到这次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特殊性,包括此次改革能够解决多少问题,以及如何处理好温州金融改革与宏观金融改革的关系等。实际上,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真正取得成功,离不开整个中国金融 “综合改革”宏观环境的支撑与配合。
主动与被动
本轮金融改革的“起点”——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实质上反映了温州经济、金融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是被动的“改革”。
首先,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危及的已经不仅仅是温州甚至浙江的经济、金融,很可能对中国整体的金融市场产生冲击,必须想办法解决。由于民间借贷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之间的特殊关系,民间借贷危机有可能直接引发银行金融风险。事实上银行信贷与民间贷款存在巨大的套利空间,银行贷款利率与民间借贷利率的差距高达15倍,一些大企业(往往是银行信贷方面有路子的国有企业)乃至一些上市公司都开始热衷于银行的“委托贷款”,而使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
从2010年到2011年上半年,在中央银行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银行信贷规模直接受到了控制,但不受央行信贷规模控制的“委托贷款”却大幅度增长。按照当时银监会主席刘明康的预测,有3万亿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市场。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相当于2011年银行信贷增量的50%。一旦民间借贷资金链真的断裂,危机将有可能引向银行,造成金融风险,危及整个国家金融安全。因此必须对此进行“金融改革”。
其次,温州中小企业接连倒闭与民间借贷危机交集,不仅可能冲击温州、浙江的经济,而且更主要的可能对中国的社会稳定产生冲击。因此,至少要通过金融的改革来缓解经济上的问题,甚至社会的问题。如果大量的中小企业因信贷危机接连倒闭,必然是“城门失火、殃及鱼池”,而一旦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某些企业倒下了,贷借方、担保方受损,关联企业、行业受损,直接袭击了地区经济,这场“蝴蝶效应”就有可能扩散到其他地区经济,甚至波及全国。
此外,企业倒闭还会危及个人利益。员工、亲戚、朋友等经济利益相关体势必要受到损失,也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实际上,心理恐慌造成的负面影响远比经济损失更大。
因此,温州的金融经济改革不仅是必须的、也是被迫的“改革”。
央行行长周小川在4月10日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工作座谈会上说,温州综合改革试验区是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但他又表示,温州金融综合改革是实验性的,是探索,是第一步走出去,允许试错。
表面上看,央行行长的表态是对温州金融改革试点寄予厚望。而笔者认为,这实际上反映了金融高层对本轮金融温州改革冠以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到底能走多远还是心存疑虑的。
温州金改能解决什么问题
温州金融改革任重而道远。温州民间借贷危机与温州特殊的经济、金融状况密不可分,也有其特殊性。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温州民间借贷危机就与温州民间融资环境直接相关,解决问题的难度很大。
在目前的温州民间融资环境下,温州民间投融资主体根本难以达成“市场对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温州民间投融资市场矛盾重重: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因“缺钱”而举步维艰;另一方面,大量民间资本却似乎在本地“找不到”理想的投资对象,并不满足于仅仅10%、20%的回报率。去年下半年以来,虽然温州地方政府费了很大精力,但非法融资问题仍然无法得到有效遏制。一些人的投资观念并未根本改变,非法融资的“土壤”未得到有效清理,游戏仍在继续,民间融资环境依然严峻。
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的第一项,就是“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制订规范民间融资的管理办法,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这一条很重要。但却是此次温州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此前两个36条就已提出,但至今未曾落实。本次温州改革试验真的就能解决?不得而知。
另外,设立新型金融组织能否真正解决民间投融资问题?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试点第二项,就是“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其实,村镇银行、小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早已有之,而且都是民营性质的。从2007年开始,村镇银行在6个省进行试点。到2011年末,全国已经达到726家。小贷公司的数量更大。从金融机构体系的建设角度,新型金融组织应该有更加明显的数量发展。但是,数量显然不能代表本质。
新型金融组织发展的本质是构建多元化的金融体系。这就需要市场的选择,亦是符合投融资双方的需求。无论从村镇银行还是小贷公司的现有发展情况看,投融资双方的需求差距很大,尤其是投资者。在中国,包括新型金融组织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希望找大客户,小企业、微小企业永远不是金融机构寻觅的对象。新型金融组织所谓的“新”,更多的是“数量”概念,本质上与其他金融机构差别很小,特殊性并不明显。因此,新型金融组织是否能解决收益、风险、流动统一的问题,也是不得而知。
必须处理好与宏观金融关系
温州去年出现的“民间借贷危机”与中国金融制度的宏观问题有关。因此,从中国宏观金融制度的角度,给予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的支持力度是十分必要的。处理好本次温州金融改革与宏观金融的关系,也直接关系到温州金融综合改革能否顺利、安全地进行。
首先是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金融改革、尤其是金融市场改革不能回避的问题。在利率管制之下,银行利率与市场实际利率必然严重脱节,即使民间借贷从“地下”回到“地上”,也不能改善民间金融在业内的竞争劣势。因为,在特殊市场价格机制的保护下,银行尤其是大银行都能享受着事实上的规则和政策红利,不仅获得负利率的“实惠”,而且有利于银行业获得垄断利润。民间资本仍然无法打破国有金融的垄断体系。如果不通过利率市场化促进银行金融业市场竞争的发展,也许会造成新的扭曲,削弱此轮改革的效果。
其次是如何解决监督问题,尤其是监督套利的问题。监督套利对于任何改革、尤其是金融改革是一个短期利益与长期风险的博弈。虽然任何改革都无法完全避免监督套利,但是必须把监督套利的长期风险降低到最小。
当前,中国各地的金融改革与金融创新风起云涌,竞争激烈。这事实上为寻租和不规范竞争创造了条件和空间。同时,这种不规范竞争又可能引起新的金融风险。当前中国经济已进入发展瓶颈期,国内外舆论又普遍认为需要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从大方向上讲没有问题,但从世界金融发展史、尤其是中国金融改革发展的历史考察,金融发展、金融改革往往与金融风险相伴,而金融这个特殊领域爆发风险又会辐射到整个经济。因此,切实把突破瓶颈、深化改革的重点放在金融领域十分重要,注意防范金融改革中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同样十分重要。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金融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