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欧债危机是欧洲一体化的催化剂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5-17 15:21 来源: 《环球财经》杂志

  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市分行昌平支行 ■ 王强

  两年多以前的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9%和113%,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市场的预计,也远远超过了欧盟《稳定和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这个数据的公布,开始令市场出现恐慌。当年12月,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宣布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令希腊国债遭受市场恐慌性抛售,由此拉开了欧债危机的序幕。由于欧元区各国相互持有大量的国债,同时南欧诸国相继爆出赤字恶化的消息,危机很快蔓延到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等国,甚至威胁到整个欧元区的生死存亡。

  此次危机,让诸多“欧元怀疑论者”找到了反对和攻击欧元的证据,甚至有人提出欧盟解散欧元消失才是解决问题之道。笔者认为,此次欧债危机,不但不会导致欧盟解散欧元消失,反而会强化欧盟的结构调整并助推欧元的地位。欧债危机是欧洲一体化的催化剂,而不是欧盟解体欧元消失的导火线。

  欧债危机的深层次原因

  要分析这场危机的严重程度与真正影响,有必要首先剖析其形成和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在欧元诞生10年之后爆发,并迅速形成燎原之势,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原因所决定:

  一是要素不可自由流动。蒙代尔1969年提出最优货币区的前提条件是要素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背景是如何避免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即在某一货币区内实现单一货币或不同货币的固定汇率。欧元区建立以后,先后有17个成员国陆续加入,但是各国之间并没有完全实现要素自由流动。当时欧元的成立受政治因素影响很大,经济条件并非十分充分。虽然此后欧元区各国相继对体制进行完善优化,但离理想目标相距甚远。

  在此次希腊等危机中,就凸显出要素不可自由流动与维持经济均衡的严重冲突。这些发生严重危机的国家此前普遍实行高赤字政策,同时居民维持高消费高福利的生活,这样储蓄率普遍低下,高赤字低储蓄的结果必然是贸易逆差,即通过外围市场融资实现均衡。欧元区内低利率政策维持了这一模式的运转,使不同生产率的国家享受同样的生活方式,希腊意大利等国搭了德法等国的便车。但是这种模式不可持续,低成本的融资环境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而逐渐失去,同时危机也使失业等问题更加严峻,但是由于并不存在欧元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要素市场与金融市场无法实现均衡。这样,一方面是失业补贴等财政开支的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融资成本的不断高企,两者陷入了恶性循环,最终陷入危机。

  二是缺乏严肃的财经纪律。1997年6月17日,欧盟成员国首脑会议一致通过了《稳定和增长公约》,为欧元区的准入和维持设置了三条纪律:一是公共财政赤字占GDP比重不超过3%,二是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超过60%,三是中期预算应实现平衡,并提出了约束机制,即一国财政赤字若连续3年超过该国GDP的3%,该国将被处以最高相当于GDP的5‰的罚款。此后,欧盟诸国纷纷制定了削减赤字的计划,并最终实现了上述目标,陆续加入了欧元区。然而,从此后的种种迹象看,这种调整并未朝着构建更加稳健的经济发展模式上前进,而是作为加入欧元区的权宜之计。在成功加入欧元区之后,各国迫于民众压力,压低通胀率,继续实施高赤字的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连续突破公约约定,欧盟却拿不出强有力的惩罚措施来应对,导致靠债务维持经济增长的局面迟迟不能有效解决。

  三是松散的政治联盟。欧盟虽然在经济一体化上走了很远,在政治一体化上也提出了一些举措,并在制定统一宪法、推行共同外交方面搭建了框架,但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从目前看,欧盟本质上仍然是一个松散的政治联盟。这主要源于欧盟内部各主权国之间的严重不平衡,主导欧盟的是德法等大国,德法在种种事务上相互牵制明争暗斗,其余的西南欧诸国在欧盟的话语权十分有限,特别是后来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在欧盟内部更是力量单薄。在这样的权力架构下,缺乏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核心,没有统一的权威力量,在重大事务上各国囿于本国利益,往往难以做出有利于全局的决策,特别是欧盟本身复杂的民主决策机制和各国内部各利益团体的压力都使欧盟运作效率降低。这种松散的联盟模式对于推进要素市场一体化、财经政策协调与财经纪律的执行都非常不利。

  欧元并未病入膏肓

  尽管欧元自诞生之初就面临上述各种问题,但笔者认为,目前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并不意味着欧元将走向解体和崩溃,理由有三:

  一是债务问题规模可控,即使是危机最严重的希腊,其国债总规模也只有不到4000亿美元,这与欧盟17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相比微乎其微。

  此次危机爆发后,三驾马车纷纷提出了支持希腊的条件并将其付诸行动。今年3月,希腊成功启动债务置换计划。85.8%的希腊债券私人持有者表示将参与债务置换计划,接受53.5%的账面损失,以换取国际社会1300亿欧元(约合1726亿美元)的救助贷款。虽然这个条件十分苛刻,但对于欧盟来说,让希腊破产或退出欧元区不是可选的道路,那样的政治后果更甚于经济后果。

  二是机制会慢慢修复,欧元不会消失。此次危机让欧元区内的一些矛盾和冲突浮出水面,金融危机爆发前的盛世景象掩盖了欧元区内迟迟未能解决的一些难题,同时也让未来迟早会面对的困难和问题提前到来。但是,欧债危机本质上是主权债务危机,而不是什么货币危机。希腊等国的问题不是因为欧元的诞生而引致的,同时欧元区内其他国家经济增长乏力也不是欧元造成的,而是长期以来高工资低储蓄高赤字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结果,没有了欧元,这些问题可能会更严重。欧元的存在,使欧元区诸国成为利益共同体,有助于解决共同的困难,也有助于各国的经济均衡发展。

  三是危机酝酿机遇,欧洲一体化会继续推进。围绕欧元区内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严格的财政约束机制和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等方面的改革,会随着危机的逐步解决而提上日程。欧元区内的经济整合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新的权利与责任相对称的财政自我约束机制,将成为各国的共同选择。同时为了共同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欧盟内部大国博弈将逐步让位于整体利益和全球外交,上述种种努力,必将进一步推进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回顾中世纪以来的欧洲史,就是一部欧洲内战史。同时,欧洲精英们对建立和平、统一、强大欧洲的追求从来就没有停止过。1999年欧元的诞生,是永久性解决欧洲内战的最佳法宝,它凝聚了几代欧洲领导人的精力与智慧。从历史上的“煤钢共同体”、关税联盟,到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联盟,迈向一统的大欧洲始终是历史大潮流。笔者相信,虽然当前欧债危机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但其最终会成为欧洲一体化的催化剂,也会成为欧元十年的成年礼。经历过洗礼的欧元,将进一步强化其主要国际货币地位,也将继续为欧洲一体化进程发挥特殊而关键的作用。

分享更多
字体: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