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更多
字体:

1.16亿吨标准煤节能市场催生产业链

http://msn.finance.sina.com.cn 2012-06-09 01:16 来源: 中国经营报

  李银莲 杜丽娟

  建筑节能惠及上下游 外资抢滩在先

  住建部一道新规,再次挑动了房产市场的神经。

  5月31日住建部表示,根据近日发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金融机构可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这是继此前绿色建筑星级评定标准实施意见中,明确对开发商实施补贴之后,直接消费者也成为绿色建筑推行的惠及对象。

  这一举措被视作落实《“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的积极举措,而关于楼宇节能的话题在北京刚刚举办的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上,自然也成为热议的焦点。尽管具体实施尚待时日,但看好这个市场的技术提供商、金融服务商甚至标准认证企业对于这个有万亿规模的市场已经是摩拳擦掌。

  一纸公文之下,一条产业链正渐渐成形。

  1.16亿吨标准煤节能市场

  6月6日开始,《“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将正式实施。

  1.16亿吨标准煤意味着什么?如果用来发电可以产出3480亿度电,将近2011年三峡工程发电总量的5倍。换句话说,如果能够实现规划的目标,相当于全社会从建筑节能中腾挪出4座三峡工程的发电量。而根据发改委的数据,2011年全国电力缺口大致在3000万至5000万度左右。

  一个更为严峻的事实则是未来中国的能源需求缺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预计,到2020年我国能源缺口将达8亿吨标准煤,且这一结论已经考虑了单位GDP能耗降低20% 以及新能源的发展所能提供的补给。

  “需要发挥中央投资的杠杆作用,撬动节能减排板块快速发展。”在近期工业节能投融资论坛上,他发出了这样的倡议。

  建筑单独构成节能减排的一个板块,与其本身巨大的能耗直接相关。

  事实上,建筑正在成为世界上最耗费能源的领域。作为全球重要的认证机构,TüV南德意志集团是绿色建筑楼宇能源审计方面的专家。其大中华区副总裁沃尔夫冈·徐贝尔提供了一组数据显示,现在建筑物占据了全球三分之一材料的消耗,同时也产生了40%的固体废弃物,建筑物建造和使用过程中的排放了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48%。这一比例甚至超过了贴着重污染标签的工业。

  对于规划目标,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学技术司副司长韩爱兴表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将是降低能耗的最主要方式。

  “目前450亿平方米既有建筑存量中将近一半没有实施节能改造,而至少有35亿平方米的住宅是具有改造价值的。”他说。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十一五”期间,我国完成建筑节能改造仅1.82亿平方米,而“十二五”期间的改造计划在4亿平方米左右,从市场供需的角度看,供不应求的状况明显。

  外资先行抢位

  围绕绿色建筑、节能建筑这一产业,外围服务商则已经提前开始了“卡位”争夺。

  作为一切补贴和应用的先导,这个新的领域需要一个身份的确认者。尽管韩爱兴表示,目前住建部并没有引入国际认证机构参与绿色建筑评定的计划,但是嗅到这一行业商机的国际认证企业已经迫不及待要在中国开展业务了。

  TüV 南德意志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沃尔夫冈·徐贝尔(Wolfgang)表示 ,“尽管对绿色建筑的概念各国有不同的界定。但保证水和资源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中到有效的利用是答案共同的核心。毕竟建筑业25%的能耗来自于建筑使用的过程,因此提供出一个适当的能源应用解决方案是项目的关键。

  以工业设备制造闻名的西门子则选择了以金融为突破口。

  作为首个示范项目,西门子为朝阳区政府办公楼所提供的节能技术和工程服务实施改造后,这座建筑物的能耗降低了12% ,相当于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67吨,节电约150万千瓦时。这成为其在京交会上拿来说服那些对于节能改造仍有顾虑的企业的“样本工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工程也是西门子通过融资租赁与合同能源管理结合实施的首个案例。在这个提供给朝阳区政府的方案中,西门子融资租赁公司提供前期的设备和技术投入,在五年半的时间内,通过节能获得的收益来返还投资,待实施期限满之后,朝阳区政府无偿获得了一座经过节能改造后的建筑。

  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西门子金融服务集团商业金融中国区总经理杨钢表示:“由于是为西门子工业产品的用户提供融资租赁的服务,相比银行或其他的融资租赁公司,我们几乎是无风险在运营这项服务。”

  通过这项金融服务,尤其对于那些资金并不宽裕的中小企业而言,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实现节能改造并非没有可能。

  来自韩国的LG集团“野心”似乎就更大了。LG CNS公司中国区智能城市事业部副部长孔志刚展示的解决方案并不局限于一栋建筑内的能耗管理,这套系统更是能够辐射管理到小区、城镇甚至整个城市。他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这套管控系统会形成日志式的自动识别楼宇能耗并进行自动调节。目前这一系统已经被应用于韩国两个城市新区的设计中。

  “我们目前在中国主要寻求政府公共设施和商业地产作为主要的合作对象。”他说。

  在京交会“中国国际城市智能化技术与服务大会”上,包括NEC、施耐德在内的多家企业均带来了自己的绿色建筑解决方案。

  只是与积极的跨国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的声音稍显暗淡。国内企业少有能拿出整体解决方案的,多集中于在建筑外墙材料、隔热技术传导等具体的技术环节寻求突破点。

  尽管现在只是规划中一个蓝图,但这些服务商心中对市场的潜力是有所预期的。 美国生态信托基金咨询公司的合伙人Patric告诉记者,以美国LEED 绿色建筑认证为例,有统计显示,通过该从认证的项目,其建筑价值提升7.5%,租金提升3%,入住率提升3.5%,运营成本下降8~9%。

  “以中国现有的建筑存量计算,即使只有一半能进行节能改造,这个产业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至少有平均4%左右的业绩提升。现在就看政府如何撬动房地产企业的积极性,而我们预计最先可能出现改造高潮的将是各地的政府办公建筑。”他说。

  终端遇冷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新规划及其相关领域实施意见的出台之际,记者在采访中却了感到房地产企业的热情并不高。“现在房地产调控力度不变,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肯定会提升成本造价,光凭绿色的概念很难提高销售。没有销售肯定没有动力去做。”一家房企的负责人说。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分析师何田看来,这个要求更多是面向改善性住房的需求,在国家不放松调控的背景下,实际成效难以显著。

  “现在补贴如何落实也是一个问题,包括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分担比例和执行机制如何确定,如果仅靠中央拨款,只能是杯水车薪。”全国工商联房地产理事会陈宝存表示。

  业界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国家绿色建筑标准,目前1至3 星级的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分别为50、150、270 元/平方米左右,按照二星级补贴45元/平方米,三星级补贴80元/平方米的标准,财政奖励能覆盖成本的30%左右。而对于节能改造约为220元/平方米的造价,目前财政补贴寒冷地区45元/平方米 和严寒地区55元/平方米的标准能占成本的23%左右。

  “这一比例目前很难说服开发商主动去实施建筑能效提升。”上述业界人士表示。

  另一方面,对于绿色主宰的购房优惠,记者从北京的多家银行了解到,目前并没有下发相应的指令对这类贷款提供优惠。

分享更多
字体:

下一篇: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MSN观点更多>>
共有 0 条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发表评论

请登录:
内 容: